前两天上课,叫几个学生上黑板写答案,有个女生字写得很小,怕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连说了两遍,擦了后,还是蚊子大点的字!
我就纳闷了:这个平时默默无闻还算听话的女生,为何叫她字写大一点,却似乎充耳不闻?
我头脑里有些疑问,同时也闪过一句话:习惯成自然!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连续叫了两次,她自己也擦了后,重写,字还是和她高大魁梧的身形不成比例的原因!
据她平时的表现,我的观察,她绝对不是跟老师对着干的那种学生,她之所以没按老师要求来,是因为不良习惯(惯性)的阻碍!
不良习惯会阻碍进步,从上面的细节就可见一斑!
学生时代,每个孩子养成的习惯(学习或待人处事)各有不同,也因此成绩也好,同学相处也罢,都有很大的差别!
而把习惯这个话题延伸到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也能解释为何貌似同一个起点的两个人,时隔一两年,甚至更久,两个人的人生结果会有天壤之别?
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根本性的原因:习惯的因素绝对不容小觑!
这里的习惯可能包含学习、为人处世、看待问题的思维逻辑等方面的习惯!
长期在校园,今天不想谈学习,想说点对于思维逻辑方面习惯的理解!
先来看个故事:
儿子毕业班了,老爸让他做点课外练习,每次要费上半天口舌。
这天,老爸一改往日做法,跟儿子讲:孩子,老爸也心疼你学习辛苦。但是呢,上重点中学比拼的就是成绩,不学又不行。这样吧,今天咱们换个角色,我来做练习,你来批改,行不?
儿子一听,立马拍手称快:老爸真是体贴啊!
做完了练习,儿子拿起红笔认真地改起来……
“老爸,这个很简单的计算,你都错?!”
“老爸,这个题目要求是用百分数表达……”
“老爸,……”
认真的“小老师”终于把练习改完了:“老爸,我真的服了you,居然一题都没对……”
故事讲完了,结果是儿子虽然没做练习,可实质上却完整地“做”了练习。
你有没有发现:一题都没做对的“愚蠢”老爸,却聪明地做对了一件事?
如果按照传统思维,叫儿子写练习,孩子敷衍了事,甚至不写,老爸八成会训孩子,揍孩子,老爸生气,儿子不痛快,影响父子感情,还解决不了问题。
而如果运用逆推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要思考:让孩子做作业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他通过练习、思考来强化所学知识!
而只要让孩子有逐题思考的过程,一样能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不一定非得逼迫孩子埋头写!
方法重要,考虑问题的思维更重要!
数学上,有种说法:两点之间,距离最短!
而在现实世界,我们并非一路到头,就一定会达到预期目标!
如果,还是一味用旧思维去考虑问题,往往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发新的问题!
时间在走,世界在变,今天的思维方式并非适合明天的问题!
希望读到此文的你,在新的一年,面对周遭的环境变化,尝试用不同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而我知道做起来并非易事,因为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同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