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两晋

        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王濬楼船破吴》

        司马昭灭了蜀汉之后病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这就是晋武帝,从265年到316年,晋朝的国都在洛阳,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西晋。

        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唯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残暴出了名的。晋朝一些大臣劝说晋武帝消灭东吴。

        晋武帝发兵二十多万,分几路进攻东吴国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其中,一路水军由益州刺史王濬率领,沿着大江顺流向东进攻。

        王濬是个有能耐的将军,他早就做了伐吴的准备,在益州督造大批战船。这种战船很大,能容纳两千多人。船上还造了城墙城楼,人站在上面,可以四面瞭望,所以也称作楼船。

        东吴有个太守吴彦,想出一个防备的办法,在江面险要的地方打了不少大木桩,钉上大铁链,把大江拦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铁锥安在水面下,好像无数的暗礁,使晋国水军无法通过。

        王濬的楼船被铁链和铁锥阻拦,不能前进。王濬让晋兵造了几十只很大的木筏,每个木筏上面放着一些草人,披上盔甲,手拿刀枪。他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兵士带领这一队木筏顺流而下。这些木筏碰到铁锥,那些铁锥的尖头就扎到木筏子底部,铁锥于是被木筏扫掉了。

        王濬又在木筏上架起一个个很大的火炬。这些火炬的一端用杉树皮捆扎着松脂,一点就着。他让这些装着大火炬的木筏驶在战船前面,遇到铁链就点起熊熊大火。。时间一长,那些铁链铁锁都被烧断了。

        王濬的水军扫除了水底下的铁锥和江面上的铁链,大队战船就顺利地打进东吴地界。

        后来,王濬率领水军将士八万人上岸,在震天般的鼓声中进了建业城。

        孙皓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好自己脱下上衣,让人反绑了双手,带领一批东吴大臣,到王濬的军营前投降。这样,从曹丕称帝(220年)开始的三国分立时期宣告结束,晋朝统一了全国。

                                《西晋灭亡》

        自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散居在北方边远的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五个部,每个部都设部帅。匈奴贵族刘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帅。

        刘渊是刘豹的儿子,从小读了许多汉族人的书。他力气大,武艺高,能够拉三百斤重的大弓。刘豹死后,刘渊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后来,刘渊在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一)部下当将军,留在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

        八王混战开始后,匈奴部落里一些贵族在左国城(今山西方山县境内的南村)会商。有个老年贵族说;“我们从汉朝开始跟汉族人结为兄弟,经过魏,晋两个朝代,匈奴单于后代虽然有封号,但是没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晋朝发生内乱,自相残杀,这正是我们匈奴人恢复地位的好时机呀!”

        大家都觉得他的主意对。那么叫谁来带头呢?大家一商量,都认为刘渊有才能,威望高,推他当单于挺合适。

        贵族们派了使者到邺城,把大伙儿的意思告诉刘渊,请他回来。刘渊很高兴,就借口要回去安葬自己的父亲,向司马颖请假。司马颖不同意,刘渊只好让使者先回去,并且要五部匈奴集结兵力,向南移动。

        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大伙儿拥戴他做大单于。他集中了五万人马,亲自率军南下,帮助晋军攻打鲜卑兵。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把晋朝灭掉,反倒去帮助晋军呢?

        刘渊说;“要灭掉晋朝,还不是像摧古拉朽一样容易!但是晋朝的百姓未必会向着我们。汉朝立国的时间长,在百姓中影响大,我们的上代又是汉朝皇帝的兄弟,如果汉朝亡了,我们用继承汉朝的名义,也许可以得民心!”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刘渊就宣布自己是汉王。

        308年,刘渊称汉帝,第二年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集中兵力进攻洛阳。洛阳的老百姓虽然恨透了腐朽的西晋王朝,但是也不愿受匈奴贵族的统治。所以刘渊两次进攻都遭到洛阳军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

        那时候,八王中最后一个王——东海王司马越还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杀,晋朝留下的一点点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后来刘渊死了,他儿子刘聪接替他做汉国皇帝。刘聪派大将刘曜和石勒进攻洛阳,洛阳的军民奋勇抵抗,但是毕竟寡不敌众。311年,洛阳被攻陷,晋怀帝做了俘虏。

        刘聪进洛阳后,杀了大批晋朝的官员和百姓。有一次,刘聪举行宴会,让晋怀帝穿着奴仆穿的青衣给大家斟酒。一些晋朝的遗臣看了,禁不住失声痛哭。刘聪看晋朝遗臣还对怀帝这样有感情,一发狠,就把怀帝杀了。

        晋怀帝死后,在长安是晋国官员拥立怀帝的侄子司马邺为帝,这就是晋愍帝。

        316年,刘聪攻下长安。晋愍帝也跟怀帝一样,在受尽侮辱后被杀,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后灭亡。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纷纷起义。他们中间的上层分子趁机起兵,像李雄,刘渊一样建立政权,前前后后一共出现了二十多个割据政权,历史上以其中十六个实力强劲的国家为代表,称为“十六国”。

                                    《东晋建国》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原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的琅玡王司马睿继承皇位。

        在西晋皇族中,司马睿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晋怀帝时期,他被派到江南去镇守,带去了一批北方的士族官员,其中最有名望的是王导。司马睿对王导言听计从,把他看作知心朋友。

        司马睿刚到建康的时候,江南的一些士族地主嫌他地位低,不怎么看得起他,也不来拜见他。为此司马睿心里很不踏实,要王导想想办法。

        王导的堂哥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势力。王导把王敦请到建康,两个人一商量,想出一个主意来。这年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是禊节,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着华丽的轿子去江边,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

        这一天,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

        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人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都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

        这样一来,司马睿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了。王导接着就劝司马睿;“顾荣与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个人拉过来,就不怕别人不跟着我们走!”

        司马睿派王导上门请顾荣与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高兴地前来拜见司马睿。司马睿热情地接见了他们,封他们为官。

        打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就站稳了脚跟。

        北方发生打乱以后,北方的士族地主纷纷逃到江南来避难,王导又劝说司马睿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道王府来。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前前后后吸收了一百零六人,他让这些人都在王府里做官。

        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安排,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巩固了地位,心里十分感激王导,他对王导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呀!”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司马睿也就是晋元帝。在这以后,晋朝的国都在建康。为了和司马炎建立的晋朝(西晋)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东晋。

                                    《陶渊明不折腰》

        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他虽然做过大官,但不是士族大地主。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寒了。陶渊明从小喜欢读书,不想求官,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但他还是照样读书作诗,自得其乐。他家门前有五株柳树,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五柳先生。

        后来,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名将后代,又有文才,就推荐他在刘裕手下做了个参军。但是没过多少日子,他就看出当时的官员,将军互相倾轧,心里很厌烦,就要求做个地方官,于是他就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当了一名县令。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县里的小吏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在内室念着胡子吟诗,一听来了都邮,十分扫兴,但还是放下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去见督邮。

        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还是便服,吃惊地说;“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着便服去呢?”

        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倚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管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文言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说完,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

        陶渊明回到柴桑老家,他认为这个乱糟糟的局面跟自己的志趣和理想离得太远了。从那以后,他下决心隐居过日子,空闲时写了许多诗歌及文章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东晋灭亡》

        晋安帝复位后,刘裕掌握了东晋大权。那时候,北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开始强大起来,它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北岸。北魏在北岸集结了十万大军,威胁晋军。

        刘裕派水军上北岸去打魏军,魏军就逃。等晋军回到船上,他们又在北岸骚扰,弄得晋军来回奔跑,无法顺利进兵。

        刘裕派一个将军带了七百兵士,一百辆兵车登上北岸,沿岸摆开一个半圆形的阵势,两翼紧紧靠着河岸,中间鼓出,当中的一辆兵车上竖了一根白羽毛。因为这种布阵形状像个月钩,所以名叫“却月阵”。

        魏兵看见这个阵势,觉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就集中三万骑兵向河岸进攻晋阵。晋阵中一百辆兵车上的弓箭齐发,仍旧挡不住魏兵。

        没料到,晋军在却月阵后面另外布置好了一千多支装在大弓上的长矛。这种长矛约有三四尺长,矛头特别锋利。魏军正向晋军猛攻的时候,晋军兵士就用大铁锤敲动大弓,那长矛就往魏军飞去,每支长矛能射杀三四个魏兵,三万名魏兵一下子就被射死了好几千。其他魏兵不知道晋军阵后还有多少这种武器,吓得抱头乱窜,全线崩溃。

        刘裕打退魏军,实力更加强大。过了几年,晋安帝死去。刘裕认为时机成熟,就派人劝说刚刚即位的晋恭帝让位。420年,刘裕即位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东晋王朝在南方统治了一百零四年,到这时候就算灭亡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https://baike.baid...
    遥小吧阅读 849评论 0 7
  • 诏令征召益州刺史赵廞为大长秋,让成都内史中山人耿滕任益州刺史。赵廞是贾皇后的姻亲,听到这个征召任命,非常害怕,加上...
    一顾倾城阅读 1,168评论 0 0
  • 历史教会我们什么。是对过往历程的畅谈品评,还是人物幕后的跌宕豪情?或许,都不是。 魏晋南北朝,风云变幻三百余年。三...
    隐居云中阅读 4,540评论 3 56
  • 西晋末年年南北朝的历史和唐末五代十国的历史一直傻傻分不清楚,记忆中关于那两个时期历史只觉得特别乱,今有时间就想整理...
    定云止水_0cc5阅读 1,115评论 3 2
  • 晋怀帝时期的洛阳 我们看当时的势力分布,洛阳以北,匈奴刘渊占据了并州大部,晋朝的并州刺史刘琨只能困守晋阳。洛阳之东...
    tlxamulet阅读 4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