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宣讲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一定要增强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语言通俗化,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群众语言是理论宣传走进基层群众的最好“中介”。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就要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讲,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让宣讲更“接地气”。特别是面向基层的理论宣讲要和老百姓坐在一根板凳上,用老百姓的语言说老百姓爱听的话。宣讲语言上要注意“入乡随俗”,学会到什么山头就唱什么歌,让理论宣讲成为群众想听、爱听的“好声音”。要善于用群众视角去观察思考,用贴近群众的语言去讲解,将“理论讲解”变成“方言土话”,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只有把书面的语言转化为冒热气的大白话,才能让思想理论传得开、播得远、受欢迎。
形式多样化,让群众感兴趣、愿意听。党的创新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念化,单纯的用机械枯燥的形式进行宣讲,群众就不愿听、不想听,难以入耳入心。这就要求创新宣讲方式,要从“照本宣科”的“灌输”向“相互交流”的“启发”、“旁征博引”的“疏导”转变,灵活运用“问答、辩论”等形式,让党员上讲台、当“主角”,拉近台上台下的距离,进而引发共鸣、打动人心。要结合工作实际,因地制宜,把理论宣讲延伸到红色教育基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等,让理论宣讲“入乡随俗”,更接地气。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传播优势,运用“短视频、小程序、公众号”等形式,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受教,增强氛围、凝智聚智,让理论宣讲更具感染力。
内容精细化,让群众能吸收、可落实。宣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一堂温暖人心的民生课。目的既是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精准落地,也是在激发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上下功夫,让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因人备材”,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学历层次、工作领域”等,精心选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症下药,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就地备材”,注重用身边人讲身边事,邀请各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代表,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等传授解惑、分享亲身经历,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求实备材”,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讲政策、讲经验、讲案例”,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实惠,自觉融入学习,进而提升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真正将党的政策、党的声音传递下去,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党的政策落实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