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五岁,周末陪她一起看了最近上映的电影《爱宠大机密》。冲着“爱宠”这两个字和超萌的预告图,我觉得孩子应该会喜欢的。
女儿胆子比较小,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电影开始的一段看得非常开心,中间部分一度吓得摘掉3D眼镜不敢看,紧张得不行。一遍遍地带着哭腔问我:妈妈,他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啊?我只好安慰她,过一会儿,最后他们一定会战胜困难,回到家里的,放心吧。
不出所料,最后大团圆,完美结束。虽然我对大团圆的结局经常持有非议,但是给孩子看的电影我觉得还是美好一些比较好,哪怕只是理想呢。美好的事物在孩子心里种下的就是希望的种子。现实生活的复杂和残酷以后多了去了,没有必要让一个孩子过早地去惶恐不安。种下美好的种子,待生命的大树枝繁叶茂,自然能够为自己遮风挡雨。所以对影片中过于暴力和血腥的场面,我不太满意。
电影结束,问女儿,你看懂了吗?最喜欢什么?
她说,看懂了啊。
说今天看了三集故事,第一集被主人抛弃,第二集下水道生活,第三集回归家园。最喜欢的是兔子小白有了新主人,那个漂亮的小女孩把它带回家,还喜欢电影开始动物们很开心生活的那部分。
小孩子的眼光简单透彻。在她的眼中,宠物不是宠物,而是家庭成员,是这个家里平等的一员。一旦回不了家,没有了亲人,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啊。
而成人却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主人要善待自己的宠物,养了就不要轻易抛弃。宠物对主人要忠诚,比如故事的主角麦克每天的工作就是蹲在门口专心地等主人回家。成人对待宠物是一种高高在上,占有和掌控的角度,善待是最好的大发慈悲。
所以这部片子应该还是拍给成年人看的吧。因为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没有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影片开始是一个一个主人,纷纷离家上班的场景,无论宠物多么不乐意,还是阻止不了主人离家的脚步。主人走回,宠物们开始了自娱自乐的大派对。画面拍得萌萌的,美美的。
看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身影。这些小宠物简直就是一个个的小孩子嘛。孩子最渴求的就是大人的陪伴,但是在大人眼中上班养家比陪伴孩子重要啊,虽然我们心里也会有愧疚,但是挣钱又成了最理智气壮的借口。我想,也许我们为生活所迫,无法在孩子小的时候全职陪伴他,但是我们起码要感受到孩子那颗细腻敏感心,用自己的智慧和爱来疏导孩子的孤独和脆弱。尤其告诫那些把教养孩子的责任都推给妈妈的爸爸们,现在这个社会,父亲的教养严重缺失。而父亲的教育力量是母亲给不了的。
宠萌们开心大派对的场景多么像一群父母不在家,无人管束的孩子们。偷偷看电视,偷吃冰箱里的美食,各种尝试,一不小心就来此小破坏。这段场景拍得还是很轻松,源于生活,所以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在我小时候,这种背着父母做坏事的罪恶感还是很强的。但是在陪孩子读书的时候,我发现了有一套书居然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处理得非常艺术。苏博士系列《戴高帽子的猫》和《戴高帽子的猫又来了》。兄妹两人在家,按照妈妈的叮嘱听话又努力的干活,突然来了一只戴高帽子的猫,各种花样,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这只猫还会变戏法,帽子里有一只猫,帽子里的猫头上也带着帽子,也可以从帽子里变出另外一只猫,如此这般,小猫A、B、C、D、E、F、G……大家齐心协力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这本书语言幽默诙谐,有着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而且给孩子的各种玩乐一种正面的肯定和不着痕迹的引导,所以我和孩子都很喜欢。孩子喜欢的是开心、好玩儿。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智慧和不着痕迹的。
影片的情节处理得还是很巧妙的。矛盾的核心应该是人和宠物的关系。但是作为抛弃动物的人,影片没有出现,抓捕流浪动物的警察也仅仅出现了两次,用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是促使麦克和杜老大由敌人结盟为战友,而是促使麦克和兔子小白由生死敌人变为统一战线的朋友。影片用大量篇幅讲述了动物之间的矛盾,一家的爱宠之间,狗与猫之间、被驯养的宠物和被抛弃的流浪动物之间。对于主题用点染的手法来展现,举重若轻,手法巧妙。
影片的主题,无可厚非。建议那些正在养宠物,将来准备养宠物,以后也许会抛弃自己宠物的人,都来看看这部电影吧,它会戳到你的笑点或泪点。
至于我,以后坚决不会养宠物的。曾经养过一只小狗,她实在可爱聪明,善解人意,她会哭会撒娇,哼哼起来像小孩儿。我和我妹都是她姐,我爸对她疼爱有加,每次吃饭,我们先把她喜欢的挑给她。
我想过一万种她老去后我们道别的场景,没想到以她的走丢为结局。其实丢失一只小狗的心痛跟丢失一个孩子的感觉是一样的。作为一个人,我又放不下颜面,抛家舍业走遍天涯去找她。只有愧疚和心痛。关于她的故事我写不了,心痛无法下笔。
影片中的杜老大,轻轻一笔就戳到我的痛点,顿时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