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孩,就有了很多的想法。
有过来经验的父母,说,给孩子睡前阅读,既听了故事,又熏陶了阅读。
听到这样的经验,我的脑子里,马上就浮现出一幅很温馨的画面:暖暖的灯光下,父母温柔低沉的声音,孩子的眼皮越来越重,最后沉沉睡去,嘴角残留着满足的笑容……
于是,女儿睡觉前,我拿出预谋已久的书,准备阅读。
然而,女儿抢过书,扔一边:“不,你不能看着书讲故事,必须自己编。”
我愕然!温馨的画面消失了,那是属于别人家孩子的。而我,只得搜肠刮肚,开始编故事。
我偶然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父母指着车牌读,孩子跟着读。
我兴冲冲地牵着女儿,指着车牌,让她跟着我读,可是女儿却挣脱了我的手,去玩其他更喜欢的游戏。
我又听说,带孩子读英语绘本,可以启蒙英语。我们兴冲冲地买来绘本,女儿却让我们用中文讲上面的故事,不准我们读英语。
在早教中,虽然有些想法很美好,虽然有些方法很有用,但只要女儿反对,我们一般就不再勉强。
因为我们觉得,在早教中,很重要一个原则就是要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就不要勉强孩子去迎合大人的想法,去做Ta不喜欢的事情。
或许,父母会担心,顺其自然,什么都顺着孩子的感受,那Ta什么都不想学,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生来对任何东西都很感兴趣。孩子拒绝了父母的某些安排,原因多半是父母安排的活动看上去不那么有趣,侵入生活有点生硬,甚至妨碍了孩子心里想着的更有趣的活动。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拒绝的不是故事,不是英语,不是数数,也不是识字,而是在此时此景下某种活动的形式。
或许,换成另一种游戏,同样植入父母期待孩子接触的知识,孩子兴高采烈地就接受了。
或许,换一个时间和地点,曾经拒绝和排斥的活动,孩子也会欣然参与。
比如读英语绘本,一段时间后,我又偶作尝试,孩子愿意跟着读了,但反而我觉得这样读并不有趣,有点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且要坚持下去,真还有点难。于是也就罢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我们尝试了很多其他的方法,已经找到了自己觉得更有趣、更有效的接触英语的途径。
孩子非常渴望父母的关注,特别喜欢跟父母一起玩耍,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引入知识,陪着孩子一边玩耍,一边自然地接触到知识,孩子都是满心欢喜的。如果遇上了孩子的拒绝,并不表明孩子不感兴趣,只是孩子可能正在其他事情的兴头上,孩子心里正怀着其他的期望。
如果父母感动于自己“为了孩子将来好”的一番良苦用心,觉得孩子有义务接受自己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带着这样的认知,难免会逼迫或哄骗孩子去参加Ta不情愿的学习活动。作为孩子,必然会有抗拒或敷衍,慢慢地,就失去对知识的兴趣。
顺其自然,不仅仅是不勉强孩子做不喜欢的事,还不要阻拦孩子去做Ta喜欢的事。
比如,孩子喜欢在下雨天去踩水,喜欢在地上打滚,喜欢在石头上跳来跳去……
成人常常不能理解孩子的很多行为,那么无趣,为什么也能天天玩,一玩一整天?
其实,在我们眼里无聊又无用的某些行为,正是孩子在学习如何探索这个世界,孩子对某些活动的沉迷,还有可能是因为某种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关键期。过了那个时间段,孩子就不再喜欢这些活动了。父母也许松了一口气,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但孩子的某种潜力,却有可能在有父母的念叨和呵斥中,被压制了。
但是,有些行为会引来不好的后果,甚至存在危险,难道就不需要管一管吗?
当然需要管!
比如,路上一个一个的水坑,孩子刚好穿了一双怕水的新鞋子,却执意要去踩水,该怎么办?
“不行,不能踩。”我会制止孩子的行为,然后说:“我们回家换双鞋来踩水,怎么样?”
就这样,有段时间,在家里,听到外面下雨,我都会怂恿女儿换上雨靴,打着雨伞,去踩水。每次洗澡完毕,也会留一点专门玩水的时间。
是的,踩水会把鞋子弄坏,会把衣服弄脏,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断言“踩水很无聊”,并命令“不准踩”,甚至贴上标签“怎么这样调皮”、“怎么不体谅父母洗衣服的辛苦”。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你认为踩水很有趣?那踩水肯定就很有趣!让我们来把踩水变得更有趣,同时更无害!
所以,尽管孩子的某些行为有潜在的的危险,但父母不能不加思索,就武断地认定行为是无趣的,没价值的,更不能因此而给孩子贴上“调皮”、“不听话”的标签。我们应该仔细思量可能危险的程度,采取应对的措施,尽量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
不过,回想带孩子的经历,其实自己也有很多做得不完美的地方,也会给孩子的成长添堵。很多不恰当的话语,常常在有意无意之间,未经大脑思考,就脱口而出。
动画片《卡由》里,卡由一个人在厨房里给父母准备早餐,弄得牛奶到处都是,碗盘摔得砰砰作响,但父母仍然欣喜卡由的成长,感激他为大家准备早餐。看到这样的情节,我和女儿说,爸爸妈妈小的时候,食物很紧张,要是把食物弄到地上,肯定会被打和骂,现在呢,如果你把食物弄在地上,爸爸妈妈肯定不会生气,但你要是像卡由那样,把厨房的盘子全摔到地上,爸爸妈妈还是会很生气。所以,其实很多行为,说不上什么对错,经济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教育孩子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后果很严重的行为,反而有可能是被鼓励的了。
通过类似的讨论,让女儿明白,父母的很多育儿行为和观念,也未必就一定正确,爸爸妈妈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改变,在成长。
父母认识到自己的教养行为也不一定正确,孩子因此可以获得更平等的地位,可以去评判甚至反对父母的行为。
怎样教养,并不只是父母单方面的事情,孩子同样可以参与决断与选择。这样才能避免父母的独断专行,孩子的成长才也会更加跟随天性,顺应自然。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不强迫,不阻拦,合理引导,顺其自然,孩子才会拥有更快乐的童年,才会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howhowfire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