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只念了两年法律研究生的我来说,虽然过了司法考试,也从事法律工作,可是从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一名法科生。老公常常说,我们虽然与许多法科生爬到了同样的高度,可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没有经过法学本科四年的我们,法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
同样很遗憾,在学习法律的时候没有遇见像陈少文这样的老师。《写给法科生的信》是陈少文老师与他的学生之间打的书信记录,几乎信中所提到的问题都是自己曾经遇到或是正在面临、抑或是在未来可能会到来的问题,收获颇丰,在许多问题上能产生共鸣。
我知道光在哪里
陈少文老师在回信中写到:“在一个黑白混杂的世界里,你是选择描摹黑暗,还是在内心不够强大的时候,先去感知光明?如果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取决于那些最恶的人做了哪些最恶的事,而不是那些最善良的人做了哪些最善良的事,我们与黑暗,就是一体的。”
在从事刑事法律工作之时,常常会看见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人心险恶,不止一次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枉顾法律律令,一次又一次践踏道德的底线,有时候恐慌甚至驱赶了所有的理智。
看到陈老师的这段话,让自己沉思,还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视罪恶为洪水猛兽,吓跑了心本之善。
纪伯伦曾说过,“除了黑暗之路,人类无法到达黎明”。在这段走夜路的过程之中,为了防止一不小心调入脚下的泥潭,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夜色中的光亮,我们需要知道,光在哪里。
思想背后的利益
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批判性思维”这个词,到底“批判性思维”的准确释义为何,各路名家莫衷一是。在我以前的认知里,“批判性思维”是我们看待问题时,应当一分为二,例如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阅读或者碎片化学习难以系统和深刻,其实不然,我们在专注学习时,重要的不是“学习”,而不是“专注”,如果通过电子书阅读或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来达到专注,同样会收获很多。
今日在陈老师的回信中,又一次升级了“批判性思维”的认识。“批判性思维”陈老认为对思想和利益之间关系的敏锐感知,以及对普世理论的经验怀疑。思想的背后,其实是利益。陈老用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与西班牙葡萄牙之间的教皇子午线举例向我们说明,任何理论的背后,都有它要服务的利益。
英国犹太裔思想家以赛亚柏林曾说: “对于各种观点、社会运动、人们的所作所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应该考虑他们对谁有利,谁获益最多”。
任何学说和理论的提出,都不会是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产生的。从哲学上看,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我们所看到的的思想,如果不能将其放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中,那我们的理解也许就是片面的,陈老同样也讲到,真理必须片面,才能深刻。
在本书的45封书信中,每一封都有值得我沉思,有关于职业规划以及阅读技巧等等,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另外给大家推荐陈老的公众号——法伯乐。在公众号中有免费分享这些书信。
读《写给法科生的信》有感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