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喜悦
无论你与谁互动,当你全然关注对方时,你便将这段关系中的过去和未来排除在外,除了实际涉及到的事件。当你与遇见的每个人完全临在时,你放下了你为他们制造的概念化身份——那是你对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做过什么的解读——你能够在没有小我的欲求和恐惧活动中与他们互动。——埃克哈特托利
有一次买菜回来,碰到邻居,见面她说:“看你一趟一趟辛苦地买东西,XX(我的儿子)呢。”“他在享受我的服务。”我回答说。
儿子放假已经两个月了,几乎每一天都在享受着我的“服务”,他在做他自己的事情,或者睡觉,或者玩儿手机,或者出去玩儿,做饭的事情全部由我自己来承担。
这在常人眼里是绝对看不惯的事情,不知道对我的孩子有多深的评判了,会觉得这个孩子懒,不懂事,不体贴父母。这也是我曾经的思维,可是我为自己有这样的思维受了很多苦,已经把我们的关系搞得支离破碎。
这绝对是有问题的关系。但这两个月我们相处地很好。或者说,我感觉很好。
有一天,我妈妈又一次说到孩子上学的问题,抱怨学校开学太晚。我回答说:“他又不在你的身边,你为什么会这样盼望着他开学呢。”
妈妈说:“好多家长都说,在家都烦死了,家长也烦,孩子也烦。”“可是,我们相处的很好啊。”我回应妈妈说。妈妈很难想象怎么会这样,但事实真的如此。
我发现了那个改善关系的开关。或者说,让自己舒服的开关。
当你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当你清楚每个当下的你,你就知道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会不会影响你的关系,破坏你的关系。
事实上,当我们带着任何教导,任何不满,内心有任何评判来和一个人互动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有好的关系的。
你没有办法用道德来约束对方,更没有办法用人间的“道理”来让对方明白自己要做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了事情,而对方没有理所应当的回应,我们要清楚知道这是内在的一种期待的声音。
如果我们被这个期待的声音所控,就会指责,就会批评,我们会套用旧有的观念……可是这个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我们内在波涛汹涌。
在当下,我只是做我自己的事情,我做这个事情,是我可以做,不是我应该为他做,没有该不该的问题。
我可以为他服务,我可以让他享受无条件的爱,事实上,无条件的爱,就是没有任何期待地付出。
可能连这个说法也不恰当,爱和付出都还不恰当,最多只是做自己的事情而已。没有其他,但他感觉到了不同,他感觉到了极大的放松。我们时常会交流很多问题,以及他的想法。
这改变了我们十几年的相处模式。不再对他有期待,期待着他将来能够功成名就,期待着他学业上有什么好的进展,他已经非常好了,现在的状态。而我只是体验着和他在一起的每个当下。
有时候,我已经不知道他或者我的“身份”。没有高尚伟大的妈妈,没有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只是平等地相处,甚至连平等这个说法都是多余,就是这样。
没有不恰当亲子关系,只有我们的心在不在当下,这是我在学习多年亲子教育后的体会。
任何一种概念,模式的教化,都还是头脑里的运作,都还在“有为”层面努力,都还是为了一个“好”而心存期待,但这没有办法改善关系。
因为没有一个绝对的“好”存在。只要你有一个期待的目标,比如孩子比较“懂事”“孝顺”“积极阳光”你知道你想看到的只是一个现象,而不是真正本质,而这些只是一个人某个时间段的表达。
他会呈现这些,但这不是我们所能期待的结果。事实上这只是他的一个面向,而不是真实的他。如果只是期待这些,做父母的心难免狭隘。
如果真的要有一个好来表达,那就是你接纳了眼前的现状,以及内在的不顺。没有什么必须要按照一个模式来存在,只要追逐那个想要的“好”,就障蔽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我们的关系,以后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是知道,当下,我们很好。
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