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在审查中,因对其藩库银两心存疑虑,遂进库盘查,却账实相符,故核查一时陷入困境。而与此同时,诺敏已将参奏田文镜奏折送出,并与其下属官员一一嘱咐谨慎行事。收到奏折之后,雍正命图里琛前往山西辅助田文镜,在其出发之前,隆科多暗示图里琛要保住诺敏。雍正则让图里琛到达之后,只需要将实情禀明即可。
田文镜在酒楼用餐时,偶遇路过太原的李卫和邬思道。席间,李卫开玩笑说邬思道是绍兴人,便让邬思道说出自己帮田文镜处理案件的条件。邬思道表示倘若田文镜出任巡抚,只需每年给他八千两银子,便愿成为其下幕僚,田文镜答应了邬思道的要求。
邬思道便一语道破藩库暗藏的秘密,原来,山西当地官员从商家接来银两,以此蒙混过关。田文镜这才恍然大悟,邬思道又叮咛其先将藩库封起来,待朝廷大臣前来,再将其开启,田文镜正愁无兵可用,但经邬思道指点,便与坐在对面的李卫客气起来。
……
早朝途中,弘时、张廷玉、张廷璐三人偶遇,其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亲兄弟的张廷玉与张廷璐之间巨大的差别,而差别的背后,管理者更应该思考的是,用人之前先识人的重要性。用一句更为直白的话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首先,就两人的工作态度、付出和为人再到身边结交的大臣而言,张廷玉非常勤政,经常起早贪黑,而在为人方面,对人有礼有节,面对张廷璐更是以长兄为父的心态对其严格要求,虽不至于是孤臣,但在其识人、用人等方面,一直以雍正的标准为原则,注重实用、实干之人;而张廷璐却与恩科考试舞弊案的最大幕后黑手弘时厮混在一起,并且,与张廷玉相比,张廷璐做事更多了一份惟命是从的趋炎附势之态。
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明白的是,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卓有成效,用事实说话,而且管理者一定要有正直的品行。
其次,造成张廷璐最后悲惨下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正是这种正直的品行,也就是读书人的气节,这种原则的缺失;而另一方面,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而张廷璐,正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