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时候,通过个人相对客观的分析,我认为公司现在的环境很可能不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于是在系统一的助推下选择了择业,这是毕业后的第二次择业。办完离职手续当天中午,跟部门几个同事一块吃了一顿散伙饭,说句心里话这让我很感动。可能是因为刚离职的这股劲,还有自己这几天对即将面试的公司及业务充分了解,所以下午的面试很顺利的拿到了offer。(后来因为个人原因,选择了放弃这次看上去还不错的工作机会)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可能心里会想,什么样的环境是比较适合产品新人(通常指的是0-2年产品经理工作经历的)长期待下去的?什么是系统一?怎么样做才能够提高并拿到目标岗位offer的概率?
好,下面针对这三个疑问中前两个,我会一一说说自己的理解,同时也是咱们今天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是比较适合产品新人长期待下去呢?这里的环境,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第一点,最好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即选择的行业最好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这个行业可能不是朝阳行业,但要能够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已经发展到一定成熟度,二是未出现衰落迹象的行业,比如互联网电商、金融。
首先,电商是最直接的也可能是成熟度最高的一种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方式提高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效率,打破了传统行业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其次,电商行业有很多的行业业务知识,比如订单,支付,供应链,物流等,只有熟悉这个领域的业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快速上手做好相关的产品工作,而正是这个行业门槛,使得很多门外汉难以进入到电商行业领域中。最后,互联网电商公司的第一队公司很多,比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对于在电商行业工作的产品新人来说,今后是有足够多的机会向上选择发展的。综上三点,可以简单说明电商行业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职业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点,选择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公司。
在选择了比较有前景的行业后,接下来可以选择行业内的公司。这里的公司最好是这个领域内独角兽(估值10亿美金以上的企业)及以上的,原因是根据数据统计,国内创业公司的存活期为三年不到,能够成为独角兽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也就是说,能够成为行业内的独角兽,说明要么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且很可能已经实现盈利,或者说商业模式已经被市场认可并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显然,如果有机会进入这样的企业,你的工作未来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包括工作稳定性,工作的发展空间,背书等。
第三点,选择产品用户数据或业务数据达到一定规模的产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用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中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知道,想要提升产品经理能力,除了日常的知识和方法论的积累,最高效的方式是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论等应用到自己设计的产品中,然后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客观的检验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如果是错误的,那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这种结果的背后原因有哪些,然后优化设计方案并重新验证,直到结果达到或接近自己预期。我们知道,要想利用数据分析的方式,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前提是数据来源要准确,要客观,要全面,要能够达到一定的统计意义,前三个标准可以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解决,而最后一个则需要产品本身已经积累到足够的用户或业务规模量级,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我们对数据分析才有指导意义,否则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说选择的产品,最好是选择能够达到一定规模,在这样的产品基础上做产品设计能够快速检验自己设想的方案是否是正确的,那么对个人的产品能力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个问题,系统一的概念。
其实,这是《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作者的观点,即我们的大脑同时存在两套决策系统,分别是系统一和系统二。所谓的系统一,指的是我们的决策大部分是偏感性的,是直觉性的,是不需要费太多的脑力进行严谨分析就能够做出的决策,更像是条件反射。而系统二,指的是我们的决策过程是具有理性的,是建立在严谨的逻辑分析后得出的最优解决方案。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购买并阅读原作。
以上,是我近期通过学习,面试,工作经历复盘总结的结果,下面将针对今天的内容进行总结。
首先,一个适合产品新人成长的环境,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最好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二是最好选择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
三是选择有一定规模的产品
其次,系统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完成决策,但由于系统一自身的特点,导致很多时候决策并不是最优的。系统二能够帮助我们用当前最优的解决方案去做决策,从而保证决策后的效果尽可能的达到或接近我们的预期,但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脑力,所以具体选择哪一套系统进行决策,需要我们根据现实遇到的情况进行选择。
以上,便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心细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还有第三个问题没有说。没错,第三个问题将会在下一期文章中说明,即怎么样做才能够提高并拿到目标岗位offer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