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主要叙述的故事是发生在1950年到2000年的故事,围绕着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种种关系展开,表现了中国农村在这50年间的变化历程,小说主人公西门闹是一个拥有一妻两妾、良田百亩的大地主,死后的他来到地府,不的喊冤叫屈,阎王最终厌倦放他生还,并且他在生还的路上打翻了孟婆汤,就这样带着前世的记忆转世投胎。文章以生死轮回这种崭新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近现代以来农村的生活以及农民的精神面貌。接下来我想以通过分析这几个轮回故事来借以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及农村的发展变化。
莫言笔下的六个轮回,让我们读者深刻体会到了当时农村的发展历程,从土地改革道50年代的互助合作社,再到大跃进和“文革”,最终到改革开放后的今日中国,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及其变化。刚开始的地主、村委会、人民公社都能很好的展现乡土性,包括蓝脸的儿子继续单干,西门闹的儿子继续加入公社也是乡土性的重要体现,西门闹成为县长的坐骑驴洋洋得意体现了“长老权力”,人们纷纷加入公社体现出了所谓的“礼治秩序”,这些都是乡土性的体现,但最后公社取消,村民们恢复单干,只有村书记怀念曾经的日子借酒消愁,西门金龙甚至还提议修建旅游社,即使父亲是曾经县里最阔大佬的西门欢如今也只能做耍猴艺人,这些都体现了“乡土性”的中国社会正在不断变化着。乡的特点有地理上的封闭性,从刚开始西门闹是驴、牛之时可以看出,大家都困在同样的封闭空间,共享着同样的封闭思想,由于相对封闭的人流量,从而导致了人们只能接受被动的生活隔离以及社交孤立,人们不论得失都一致参与公社、文革等不经自己大脑思考的活动习惯,比如西门金龙为了入党鞭打西门闹这头牛,这些行为都展现出了乡土的本色,在这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停滞性在人民公社和文革篇章中尤为明显,乡土的发展停滞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停滞。在乡土社会里,家族替代了家庭,乡土人更倾向于安稳,而书中蓝开放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追求庞凤凰,这也是社会背景下乡土性的体现,但在后期蓝开放在西门欢死后勇敢追求庞凤凰,知道是近亲后宁愿自杀也不肯妥协,这也体现了社会的变化与改革。莫言先生以小说中乡土人物的故事来展现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演变进程,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心骨、主力军,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个个这样生生不息的生命,这里面有的人虽不为驴、牛,却终生辛苦操劳,为他人而活着;有的人虽不是狗,就像书中的蓝脸一样,却一直清醒地活着,作为全中国唯一一个坚持到底的单干户,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无论亲人反目,众人攻讦,他都是一个实打实的农民,对土地怀有深沉的热爱,面对现实的混乱,他说: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终生都守卫着心底的希望与寄托,至死不方休。这样的一个个鲜活顽强的人物构成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改变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社会的变革虽然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但莫言先生却巧妙的运用了如此新颖的角度,从动物的视角出发,围绕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来展开故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我不曾见过的时代,让我感受到了乡土下的中国,让我体验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产生了更多的自我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