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遍的时候,在做分享的时候,按照每天读本书的架构来回忆,最后一部分早已经忘的光光了。看第二遍的时候,跟见到一个陌生人似的。自控力的本质——控制自己的想法是件不可能的事,我们能做的事,选择相信什么,选择自己要做什么。自控力不是控制想法,是控制行动。
你有没有这个感受,晚上失眠的时候,越想入睡,就发现自己越清醒;减肥的人拒绝碳水化合物,却梦到了面包和曲奇;演讲紧张的人,越说自己不要紧张,反过来就越紧张;渴望留下好印象的求职者,总会说出让考官生厌的话;努力不去做错事的人,最可能犯失误。这本书成为“讽刺性反弹”,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的更多,比自己有意识去想的时候还要多。压抑人的本能时,就会产生这种讽刺性反弹效应。人处于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最为严重。
讲自己中招的两个事儿吧,关于演讲的紧张。对于演讲的状态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信手拈来,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思维的缜密性,确实还能够接受;不好的时候,口干舌燥、语无伦次、浑身冒汗外加精神错乱。有的时候感觉,不用准备,就可以侃侃而谈,也挺有逻辑性。有的时候准备越充分,到真正讲的时候,完全不是准备的时候那状态了。反思一下为什么?越重视的演讲,越有可能失误。试图压抑自己的恐惧,不仅会让人更加焦虑,而且会让人心跳加快。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准备程度,但是,在熟悉的内容,面对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情况,还是会有不同心态。另外一个中招事件就是面试了,跟同事交流过这个事儿,有的时候,你越重视一个面试,对方越觉得你不行,越不在乎他,他还上赶着找你。现在看来,跟这个也有关系。
人越是想摆脱某种想法,这种想法就越可能回到意识中,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想法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这个想法很重要。比如失恋,想摆脱失恋的痛苦,越不去想越会想到,越不想回忆过去,过去的场景在眼前一片一片的晃过。当控制思想和行为失败了,认为自己的自控力压抑不够,而不是认为压抑思想的方法根本行不通,认为自己无能反而变成了那又如何心态。允许去想一件事,反而会减少你想它的可能性。去想自己所想,追随自己的感觉,这是治疗焦虑、抑郁、嗜食和各种上瘾症状的有效疗法。放弃控制内心感受,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控制外在行为。
那如何去做呢,有三种方式:
一、接受,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同时也要记住,不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即使不试着控制自己的思维,也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具体做法:
1、承认自己脑海中的欲望,以及渴望某种事物的感觉;
2、不要马上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接受这种想法或感觉,提醒自己“白熊”现象和“反弹”理论;
3、退一步考虑,意识到这种想法和感觉并不受你控制,但你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4、记住你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作出的承诺,正如哪些学生会提醒自己,他们答应过不偷吃巧克力。
二、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
通过重新定义“我不要”的挑战,把它变成“我想要”的挑战。关注需求,用同样效果的健康新习惯来戒掉坏习惯,比如不吃高热量食物,变成吃健康食物,让身体指标最优化。更多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不想做什么。
三、驾驭冲动
冲动就像渴望一样,只要你不依照其行事,它就会自行消亡。当冲动来临时,接受这些感觉,而不是否认它们,感觉呼吸,体验呼入和呼出每一口气时的感觉,了解自己的冲动。
应对诱惑、自我批评和压力等意志力大敌的方法,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让我们从中找到客服困难的动力。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我是真正重要的事物,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