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策划到实施已有一个多月了,本打算要做四期的,为了更好的交一份策划答卷,我们决定接着做下去,在上一篇说那是最后一期,如今看来有点打脸,为了弥补我们团队的颜面,这一期我们的选题是:实习。
我不知道很多人的情况,我就想跟你们聊聊我本人短暂的实习经历。从我们开始建这个群到陆续有同学加进来,再到有同学私聊我们,我不止一次听到学生抱怨:我不喜欢,我要转专业,我不想学物理,哪个专业好……
陆续听到你们抱怨后,我在日记上写:我很难过,我害怕有一天广播电视技术这门专业后继无人。有一次跟罗老师聊天,我说:“罗老师,我们没拉住她们,她们还是转了专业”。我会在聊天中试图拉住你们,后来发现我们的力量真的很薄弱,好像真的无能为力,文字在这时显得无力很多。李尚龙在《大学不迷茫》中用一个例子便很好的阐述了专业、学校和自己的关系。
“当你手上拿了一杯水,接下来需要做什么?”答案千奇百怪:喝掉;倒掉;洗脸;给别人喝……
但我们好像都陷到一个怪圈中:自己拥有的反而限制了自己的无限可能,哪怕拥有的根本不好。人不能因为拥有一杯水,就会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可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你要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躲避不好的事情。
2.
如果问我对这个专业的感受:没有讨厌,没有喜欢。我不喜欢给自己太多的选择,活在当下,做好我眼前的事情。作为学生,我要先将自己的所学的东西学好,之后再去考虑我喜欢的东西,想说这个的原因是,我的专业没有妨碍到爱好,反而会增色。大一暑假,我留在长沙实习,那时拿不到工资,我便央求老板,让她给我一个住处。她大概也觉得过意不去,便让我住在她家,早餐和午餐也跟着她,虽说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但总归是好的,毕竟我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还能学到东西。
我的实习跟专业无关,但还是在传媒业,待在学校的时候,一直没有放弃过文字,走出来后:采访,自媒体,公众号,撰稿,一切来得都算顺利,而且也涨了见识。当时实习的内容跟汽车有关,写的也是汽车,周末会经常出席一些新车发布会,当时的老板,在长沙汽车媒体人里比较有影响力。后来没打算接着做下去,主要是因为老板总会承诺我很多,画大饼,最后想要拍的东西一直等不来。
3.
第二次实习是在深圳,之前我也写过自己没有进到报社,之后便跑到深圳做了广告策划;这次的实习同样跟文字相关,但写的是通稿和软文,自媒体运营以及公众号的运营。
从高中开始,我与文科类的东西总会擦肩而过,虽说高一的文科成绩还算不错,由于个人一些经历,我还是选择了理科;大学咱们读的专业也是工科类,可以说我就没怎么系统学过文字创作,再包括后来自己又爱上新闻,而自己面对所爱,也仅仅每晚看上几期的新闻节目。身边的人一个个惋惜,询问我为什么不去读个新闻或者出版,我只能学着接受现实,我的责任是要先将专业学好;当你没有选择时,你需要努力创造条件,让自己有选择喜欢的权力,这很重要。
4.
实习的时候,认识一个姑娘,她大我两岁,在武汉学英语翻译。毕业后在深圳做了半年的翻译后,改行做了广告策划。我问她为什么要跨行?她说,就是觉得每天跟英语打交道,没多大意思。后来自己琢磨她说的话,觉得这姑娘大概不是因为英语无趣,不然她的朋友圈多半不会是英文心情,她可能更偏向创造而不是单纯编译。
从那之后有一次听到她在电话中同老外交流,很顺畅发音也很标准,我着实羡慕;有一次我跟着老板出去做采访,那是我活了20年以来,头一次看到这么多外国人并且来自不同国家,那次主题是关于“一带一路”区块链论坛,众多的外国人聚集在一体,那个礼堂让我错位:歌手的表演、大家吃的东西、幕后人员匆忙的身影。那是一个大天地,此时的你很渺小,唯一能做的便是躲在旁边,默默的看着穿梭的人群。
在深圳,你会时不时的看到外国人自由穿梭在这座城市。那个女孩的英语终归不会没用,起码在深圳这个国际化都市一口流利的英文很普遍?大二下学期,我们开了一堂课有关计算机,学理论的知识时我本人会感觉吃力,不过正是这种枯燥的东西,让我在碰区块链时反而能更好的理解。所以在劝大家先试着学习喜欢这个专业时,总要加上一句:你不知道哪个时刻就会用到目前你所学的东西。
总结:
如上是我本人的一些亲身实践,或许是想说你不可能会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正好比做新闻,你不想做经济的选题,可它是新闻的一部分而且容不得你去选择时,你还是要做。“喜欢”一词,我更愿意用另外一种形式表达:只要你足够擅长一件事,你就会足够热爱一件事。最后想送给你们一个彩蛋,鲁豫的《并不是每一个超凡脱俗的励志人生都是从热爱开始的》https://mp.weixin.qq.com/s/efn48Tz8TYgjWQZy70KpaQ(点我,我是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