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不动笔了会有些生疏,依旧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依旧是不知道会写出什么。
那就信口开河吧!我喜欢这感觉。
什么时候才能有所进步呢?能把一件事用这样自然的方式说出来写出来,让看到的人都懂。
要是能给别人带来一点思考,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吧。
不管怎么说,还是顺其自然吧,我不喜欢强求,不喜欢生搬硬套,一个人总是会有自己的特色,不是追求与众不同,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与生俱来就会带着自己的特性,我也一样。
这是毫无疑问的,好吧,试着寻找一个可以说下去的话题,把自己的思路理顺起来,这样才能让瞬间的思考也是有条理,有价值。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直接开始就好了。
只要知道,落笔了,心就会跟着开始。
希望自己的心随着这支笔去找到最美最真的那个自己。
每次写出类似这样的文字,都会在以后诧异于自己的文艺,本来没有的东西,动笔起来居然也会款款落下一点都不觉得矫情。
谁说生命是精心设计的?我倒是觉得一切都在冥冥中,有悲有喜,有快有慢,我们在这一路上总会收获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必担心,不必焦虑吧。
生活是多彩的,尽管那不一定是你喜欢的色彩,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们自己也是在变的,没有永恒,若说有那便是我们都在变。
昨天读了和菜头的一篇文章,感觉心会跟着一下子宽敞了许多,曾经一度因为自己每天在这里胡言乱语,都说不出一句经典的话,引述不出一篇名师佳作而黯然神伤,看了他说才明白,原来写自己想说的话并没什么不好,谁不知道伟人的作品和观点才真的牛✘,可是如果转述别人的,那还不如就直接让读者自己去阅读原著了,为何要听你来转述?
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一个想写作的人总是需要写出自己的话,也就是除了别人的观点,能说清楚我们自己想说的话才是更需要重视的能力。
明明知道自己远不如原作者,所以拼命想用名人的话来拉高自己文章的逼格,如果你是王小波倒也罢了,如果你只是你,那还是算了吧。
关于写作,终究我们需要锤炼的不是引经据典的能力,而是把你自己思考过的东西,组织成一种人人都能读懂的文字展示出来,于自己是真的修炼,于别人是真的选择。
选择是喜欢你还是放弃你。
我不知道别人,对我来说他的这篇文章给了我一次全新的指引。
当我再提笔写起自己的话来,就不再有那么重的负罪感了,我把自己能说的说出来,以真实的自己面对所有品读这些文字的朋友,让你们的去留都能有所依据,毕竟你有权选择真实的东西,比如我。
这并不容易,而我在竭力去做。
日更对于还没开始和刚刚开始的人来讲,似乎是一件可怕的事。于是常常就因为那样的“怕”而萎缩不前,甚至停下脚步往回头走了。
事实上我们不用想那么多,用妞儿的一句qq动态就能一下解决了大半问题:自从不要脸了,整个人都活的轻松了。
当然,这里的“不要脸”既是自嘲又是调侃,我想一定不是通常骂人的那个意义层面,所谓的不要脸,于我们其实不过就是放弃一部分那个叫面子的东西,不要心比天高,不要理想化,不要以为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焦在自己身上。
当你真正上路了,你就会知道成长的路途真的是越走越孤独的。
你发出的文字到底好不好,可能真的就没有那么重要,所有你圈儿里的人能有几个人会对你写的那些字感兴趣,还不一定呢。
退一步讲,你写过的字到任何时候都仅仅代表你自己的思考,别人看不看好你的文字,同不同意你的观点,也许就真的不是最该在乎的,不论怎样,总要先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才能再转念去想其他的事。否则写作将会是世界上最苦的苦役。
我手写我心,让自己的心,领着自己去面对真实的世界,而不是想方设法用别人喜欢的方式,装扮成一副自己都不认识的样子。
一次,两次,三次……你会越来越累,越来越焦虑,原因无非就是你被自己涂抹的面目全非,却又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个过程,别人没错,错的只是你。
讨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事,而一直的讨好,就成了你生不如死的刑期。
我宁愿相信不真实就不完美,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
我们自己不也是吗,不完美才是真实的,只要坚持书写真实的自己,那写字这件事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乐趣,以及更巨大的进步。
我们可以带着对未来的期望,然后默默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用这支笔在心灵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把距离用文字填满。说不定会有一天突然发现,真实的那个自己就是我们一直渴望的完美的样子。
你知道文字是最能够洗涤一颗心灵的,比加了除锈剂的清洁水还要管用。
只管拿起一支笔写下去吧,终会露出人生底色,终会让那颗不停跳动的心,慢慢找到属于它自己的频率。
别的什么都不用说,我们的此番行为亦是组成我们今后生活的一部分。
幸福与否不在于看到怎样精彩的世界,而在于处在这样精彩的世界里,我们能把自己当成同样精彩的一抹绚烂!
写字就是到达绚烂的最好方式。
所以,要看别人的,再转回身写自己的,不论如何,写出的必须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就是我,喜不喜欢是你的事,还能不能写下去是我的事,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