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罗辑思维中罗胖讨论到关于汉武帝的《轮台诏》是否是“罪己诏”,还是后代的司马光为了表达某个思想,而附会上去的。历史学者辛德勇在其著作《制造汉武帝》中彻底分析了这个问题,认为武帝晚年改错一事,子虚乌有,并不存在。其中分析的一个论点就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行动逻辑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这令我想到了自己的“惯性”。
其实,人的思考逻辑是不太容易改变的,有如火车一样受到“惯性的作用”很大。
自2016年开始加入得到这个学习的大家庭,在这将近九个月的过程中,透过各位老师前辈的谆谆善诱,让我自己明白了过去思考的局限性,以及思维的单一性。然而,虽然已经知道了在自己大脑的操作系统中,许多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需要赶紧调整与改变。另外,自己在阅读上有许多不好的习惯,比如:“没有只字阅读”,也必须改善。但是,人总是会受到自己思维习惯的影响,还是会不自觉地使用了以往的习惯来思考问题。
本周,笑来老师的主题概念讨论的是“成长率”,在周一阅读文章时,老实说自己并没有读出老师要传达的重点信息。脑子里是直线并直觉的思考,认为要不断地维持“正成长率”是不太可能的,不管是个人或是企业,想要不断地追求“成长率”,终究是不大现实。这就是我自己脑中的思维惯性在作祟,依循旧有的思考路径,很直觉并表层地做出了以上的反应。
经过了这几天反覆的思考,仔细再阅读文章及留言之后,发现了自己之前思考的盲点。以及自己在阅读及思考时有几点问题:
第一、没有运用“元认知能力”来思考的习惯。
所以,阅读的深度与广度都不够,只是看到了字面上的意思,并容易被其中的片段内容吸引了注意力。导致于无法理解文章中要传达的重点信息。
第二、没有养成“只字阅读”的习惯。
虽然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但是仍然不够仔细,所以常常会遗漏文章中的重要关键信息,最终对于概念的理解不清。
第三、注意力还是不够集中。
在阅读或思考时,容易分心,被其他的事情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比如:微信、新闻等
第四、阅读或思考时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没有养成随手做记录或笔记的习惯,只依靠大脑的记忆力,过没几天基本就忘了差不多了。
既然知道了自己有着以上这几点问题,就促使自己开始思考要如何才能改变,所以订出了以下这些步骤,确实执行,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惯性。
第一、改变思考的习惯,不断唤醒“元认知能力”来思考问题。
第二、鞭策自己改变阅读习惯,首先一定做到“只字阅读”。并在阅读时,增加思考的深度及广度。
第三、随手记笔记,提炼出每篇文章的重点与逻辑,并且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重点信息是什么,记录下来。
第四、在阅读或思考时,将容易导致分心的环境因素,尽可能的排除。
第五、每日写作时,先思考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列出结构与逻辑,再动笔写文章。
希望透过自己的自省,能够调整并改变过去的思维惯性,既然已经找到如何约束自己的门路,就不能再以任何借口不去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