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请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有人会记住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继而反复自我伤害?有人却记住了别人对自己的好而心存感恩?
自我伤害也好,心存感恩也罢,都是一个人以往的行为模式,跟发生的事实无关。有人受过很多伤害,仍心存感恩;有人受到一丁点伤害,却被自己无数次的复习之后反复伤害。差别不在于伤害事件的大小和多少,在于一个人的情感承受能力。
情感承受能力是判别一个人自我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承受和管理焦虑及其他强烈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能力(如愤怒、嫉妒、绝望、渴望或爱恋)。焦虑或情感承受力差的人很容易感到被自己的情绪困扰,或在两种心境之间快速而剧烈地摇摆。
记住别人好的人不见得在生活中就没有被别人伤害的事情发生,但他们的注意力一直是关注那些对自己好的人,这是由大脑中以往的经验决定的。
有的人大脑中的图式都是负性的,核心理念都是否定自己的,想让他乐观起来都很困难。当然也可能跟一个人的气质有关,如林黛玉式的抑郁质的人更容易把事情想得更糟。
面对这样的求助者,做心理咨询经常采用的是合理情绪疗法。
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埃利斯认为外界事件是A,人们的认知是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合理情绪疗法也称ABC理论。
理论指导实践,最终都要落实到可操作性上。首先给情绪C命名(如愤怒),再写事件A是什么(如孩子没写作业),然后找出不合理认知B(孩子必须写作业),这是有绝对化要求,再写出驳斥观点D(孩子又不是机器人,难道他没有自己的意志自由),最后再写新观念E(孩子是活泼好动的,不会完全按照家长的要求写作业)。
新观念更改了,认知就改了。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改变,情绪自然跟着改变。
如果再配合情绪监控,管理情绪就是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