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父亲来电,与我们相约清明上坟的日子,最后定下29日早上。小姑知道后,说,给祖宗上坟,先得祭扫夫家祖宗的墓地,然后才是娘家祖先。她与我年纪相同,懂得的老规矩一套又一套,我自叹不如,只得听她安排。
夫家祖宗先上坟,那么29日同一天时间,先去黎里给婆婆祭拜,再去芦墟庄家圩祭拜爷爷奶奶。29日不是节假日,大家都要上班,必须赶在上班前完成两地的祭扫仪式。
“这么早,宝宝小,旻旻你别去了。”旻旻说,她这次回来,就是想去祭拜奶奶的,所以一定要去。
我和先生凌晨四点钟就醒了,洗涮,煮粥,然后叫醒旻旻。五点钟刚过,宝宝也醒了。五点四十分,我们已经在赶往汾湖的路上。行驶在吴江大道上,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先去娘家,把宝宝寄放在太外婆家。坟场、墓地,小孩子还是别去了。
到达黎里公墓的时候,小姑夫妇正在不远处祭拜。那里埋着姑夫父母的骨灰。小姑也是先给公婆再给母亲祭拜的。在她看来,娘家必须排在夫家的后面。
7点钟,我们已经从黎里回来,然后与娘家人赶往下一站:庄家圩灵塔。
本以为,扫墓人很多,特别拥挤,哪知道,我们到达的时候,门口一辆车都没有,灵塔里也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在祭扫。完成所有的祭扫程序,上班的上班,回家的回家,各忙各。
我自然回到娘家。
母亲开始忙碌,准备午餐。菜蔬是父亲一早买回的,除了招待我们的河虾、汪刺鱼等,还有过祀节的八个菜。娘家人过节总是那么隆重,上坟前一天,已经在家过了祀节,上坟回来,又要过祀节,而且,每次祀节都是四囫囵,共八道菜。水果和点心也是不重复的几种。
看到桌子上舅舅写过的毛笔字,旻旻拿起笔,认真地写了起来。还是小学里练过的一点基础,二十年后,居然没有全部忘记,几页毛笔字写得有模有样。
母亲要留我们吃晚饭,但我们还是去了小姑家,她早就来了电话,叫我们一起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