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2017年夏天,毛不易凭借一首《消愁》红遍了大江南北。很多个不眠的夜晚,我都在想,故乡与他乡,到底是怎样的两种存在呢?
旅行是一种奢侈消费,家境一般的人大都工作了才会去旅行,而我这种等不到几年后的人,就只好穷游了。青年时代搭乘夜班车,往往无关情怀,而是为了省钱省时间。在被绿皮车载着从故乡去往他乡、或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的时候,我的耳机里放的都是陈粒的《历历万乡》,直到这时,如烟的温情才渐渐升腾起来。
和室友一起去面试兼职,回来的路上飘起了小雨,秋风很凉。公车拐了个弯,长长的一列路灯便映入眼帘,这昏黄的光,和浉河上关桥的灯光,和细雪中信高的灯光,是多么相似啊。
故乡是座小城,生活节奏缓慢而安逸。浉河流水穿城而过,静默地流,岁岁皆是如此,这河水里有我的一封心事。正如几年前一个公众号上所写:“等我们老了,早上在茗阳阁看太阳,去西亚超市买水果。午后读一本书,拄着拐杖敲夕阳。晚上在小南门喝酒,直到月色和露水清凉。”故乡适合养老。
于是,在我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就走向了北上广。上海这座城市,繁华,耀眼,却也容易让人疲惫。尚在读书的我,也许对这种感受还不是很深切,但我曾亲眼看到春寒料峭的外滩,一个衣衫单薄的男人靠着花坛沉沉睡去;看到清早六点多的徐家汇地铁站,已经满是匆匆的行人。我不得不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审视它:这里可能是梦开始的地方,也可能是读懂生活的起点。
年轻的心总是容易受远方的诱惑。在步入大学后的一年多里,我零零散散地走过几个地方。看过姑苏的烟雨,划过西湖的春水,坐过嘉陵江的游船与长江的索道,吃过云南的火腿和洋芋粑粑……我沉醉于秦淮河畔的纸醉金迷,也震撼于扬州三把刀的匠人精神,感慨于四川盆地的蜀道之难,也折服于北固楼下的如画江山……
异乡给人的感觉,陌生而新奇,你听不懂那里的方言,也读不懂那里的悲欢,你只是个短暂的过客,为一个个别人的故事唏嘘喟叹。夜晚躺在旅社的床上,你想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人,这些事和人会怎样改变你。在进入梦乡之前,有那么一段时间你心中是涌起了很多感受的,会有一点孤身一人的落寞,也有对未知的期许与等待,或许还会有结交了新朋友的喜悦……这种微妙而动人心弦的感受属于异乡。
故乡则不同。推开家门的那一瞬间,你心里满满的都是归属感与安全感。你可以不用化妆就上街买菜;可以到邻居亲戚家串门蹭饭;可以穿着凉拖到河边散步,看阿姨们跳不怎么漂亮的广场舞;也可以扔掉手机电脑相机,搬一只椅凳坐在门口一边跟爸妈唠家常一边看夕阳沉入山坳。不知不觉月亮就升起来了,你暗自奇怪,那月亮好像比任何时候都要亮。
未来我还会去更多地方,把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收入眼底,去遇见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体验无数种快意人生。但唯一能存在于心底的,永远只有那个不惊艳、不繁华、不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原小城。在那片天空下,有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欢愉,爱情的甜蜜与苦涩,那是无数个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写于2017年9月底 西风渐紧,秋意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