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父母会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他们会告诉我们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会告诉我们不准谈爱,不准打游戏,不准这个不准那个,岂不是什么都不要做了?想的美,他们会告诉你,多学两门技艺,“技多不压身”,还会告诉你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不懂就问”。对,不懂就问,这四字真言也一直伴随着我学习生涯的初期,哦,大概到初中左右,直到遇到了她。
初中班上有个小姑娘叫小A,不管学生还是教师,我们可以看一看自己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作业也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一下课就跑过去问问题,见到她的时候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奔向学习的路上。当然,倒不是说艰苦奋斗的学习作风是有问题的,毕竟小A看上去是沉浸在学习的巨大欢乐之中不可自拔。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的这种学生时代的小确幸是令人羡慕的,毕竟在那个以学习分数论高下的年龄里,爱学习显然是消磨时光的灵丹妙药。
可是呢,天对地,雨对风,大海对天空。正如阳光之下必有阴影,每次的考试成绩单上的白纸黑字就这么静静地,见证着悲剧的发生。在这里,通用的2,8规律没有失效,竞争从他们步入校园那刻已然打响,没有人会管你是不是已经准备良好。这个时候最受伤的,不是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早就另寻乐趣的同学,而是我待学习如初恋,你却虐我千百遍的小A。我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忍心这样伤害我。当时每次考试临近,我都特别紧张,不是因为担心自己,(我的成绩还可以哈哈),而是担心这次考试会成为压垮小A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是后知后觉地才明白,“不懂就问”为什么不是学习当中的良药的。当然,“不懂就问”,总是比“不懂装懂”效果好很多。可是,“不懂就问”只能代表一种比较低效而看起来勤奋努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低效,会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逐渐显现出来,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会形成依赖。
同样有个同学小D,此人可算我见到过的天赋最高的一类了,天字第一号。曾经750分满分的考试中拿到过700+,这样的存在。后来高中由于叛逆等原因几近荒废,复读那年也是昼伏夜出居多,就这样,最终高考还是一鸣惊人,上演了“一出好戏”。同居复读那年,我是万万没有想到,他这样的学习模式竟然可以奏效,他在学校里跟老师相处的时间都不多,要说有,也是一次次的请假短信。他也没问啊,到底是怎么学的?
我经常凑过去调侃他,“哎,你是怎么学的?”他回答:学会啊。
“怎么学会啊?”“想啊”
“滚!”这不是玩我嘛,说的不都是废话吗,我当时想。
而现在回想起来,他那几句话,其实才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学习嘛,其实是自己内在的化学反应过程,是要去想,去悟,去发现规律,去总结和试错的。上面的一系列过程,小D都是自己在昼伏夜出的时候完成的,他在我睡觉的时候,完成了与学习美妙的化学反应,而小A的不懂就问,则更像是催化剂,在刚开始的时候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会养成对催化剂的依赖,倘若容器里没有氢和氧,加入再多的催化剂也无法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只可惜,小A当时化学学的不是很好,没有理解此中奥妙。
学习,本就应是快乐的,没有人逼迫婴儿去学习什么,但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却促使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婴儿会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他们会本能的问一句,这是什么,为什么?因为他们还不能系统的思考,而我们呢?我们对我们周围的一切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却能理所当然地“不懂就问”。
真实故事,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良师益友,指路明灯,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