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产品是产品,品牌是品牌。但读完后,我意识到自己认知的狭隘。
品牌不仅包含宣传,还包含策略。而策略甚至是可以影响产品的构建的。可以说品牌定位就等同于产品定位。在企业战略层面,两者是一致的。
所以《定位》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在战略上给出了很多建议。重点围绕“如何占领顾客心智”和“如何避免失去顾客心智”两大问题,结合多个案例,探讨企业如何才能走对自己的方向。
如何占领顾客的心智?
本书认为,就是要争第一。
“心智地位决定市场份额。”如果有新赛道,就要迅速占领赛道,成为第一;如果赛道很满,就要找出空位,填补进去;如果竞争对手很强大,就要找出其劣势,抓住超越的机会;如果成为了第一,那就要警惕新产品的推出,阻拦对手的超越。
顾客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品牌要做的是明确告诉顾客:“你是什么?”当企业对定位出现迷茫的时候,不妨也可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有些企业只会列出产品的功能、特点,期望顾客自己从中找出产品的价值,那只能说明,企业自己都没有信心,不确定市场究竟需不需要这个产品。
没有争第一的决心,顾客就不会对产品有信心,从而品牌在顾客心智中不会留有一席之地。没有任何心智地位的企业,必定会被市场淘汰。
“你如果失去了领先地位,那你失去的不只是一部分业务,还失去了你的渠道能力,失去了你的利润,失去了你的声誉。在营销中,只有领导地位才是最强大的地位。”
品牌要做的就是找对顾客,并告诉他们,你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如何避免失去顾客心智?
本书认为,要谨慎选择品牌延伸。
前面为什么说要“找对顾客”?是因为品牌需要聚焦。
不要想着满足任何人的需求,这不仅在产品上难以实现,在占领顾客心智上也是灾难。
“连《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也站出来宣布品牌延伸是商界一大忌。为什么谁也不听?”
有时候,1+1并不等于2,还可能是0。品牌延伸容易被人忘记,因为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没有自己的独立位置。
最高明的做法,就是让自己的品牌成为某个通用品类的代表,比如可口可乐。而当通用品类被占领时,还可以从中突破新需求来占领市场,比如沃尔沃将自己定位为“安全”,成为汽车领域中“安全性能高”的代表。
有的企业总是跟风,看着别人做什么成功了,就也要做什么,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最大特点;有的企业总是妄想,试图通过全品类去占领更多市场,反而最后一个市场都没能占领。
在定位理论中,什么都做就等于什么都没做。要想持久地占领顾客心智,就要聚焦自己的优势,不断地强化自己的领导地位。
“成为第一、忌品牌延伸”是定位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由此本书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要取一个意有所指的名字,以及避免和定位强大的企业正面交锋等。
本书中的案例也很丰富,但以欧美企业和传统行业为主,新兴的科技类、互联网行业企业并不涉及。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策略是得到时间印证的,才更能表明“定位理论”的正确性。
作为普通的从业人员,企业战略当然触及不上,但通过本书的内容,可以帮助自己去理解平时工作中“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让工作更加有原则、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