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逆境为喜悦》书摘三

第三章 人生基本的事实

  假如我们能认清昨日已远而今日又是崭新的一天,我们面对人生的态度一定会截然不同。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果不再观察这些变化,我们就看不到事物的新意了。

                ———吉噶·康楚仁波切

  佛陀认为人生有三种特质:无常、苦与无我。

 我非常感激佛陀为我们指出,人类终身奋力对治的问题不过是一些平常而普通的经验罢了。

  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或固定不变的,凡事皆无常乃是人生的第一印记。这就是事物最平常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的层次上,我们往往把无常经验成挫折。

    佛法启发我们摆脱这种受限的生活方式。它鼓励我们逐渐学会放松,并且全心全意地领会这即平常又显而易见的真相。

  人生的第二个印记就是无我。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能干的或是无望的———我们的根据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一闪而逝的刹那?还是昔日的成就或挫败?我们执著于自我的顽强概念,并因此而行动不良。

 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得太严重,认为自己太重要了,这才是问题所在。自我重要感其实会伤到自己,把自己局限在好恶的狭窄世界中,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感到乏味透顶,永远也得不到满足了

  一旦学会觉醒菩提心,就是在滋养心灵的韧性了。“无我”乃是一种富有伸缩性的存在感。那是一种对未知感到放松的能力,它并不想把每一件事都弄明白,也完全不确定自己是谁———或者别人是谁。

   我们对自己是谁、别人是谁,总是非常决断地认定了,这种态度令我们盲目闭塞。

“无我”乃是喜悦的肇因,而非恐惧的由来。

人生的第三个印记就是苦或不知足。

    受苦并不是因为我们恶劣或应该被惩罚,而是因为产生了三种不幸的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期待永远在变易的食物,能够被料中和掌控。

   第二种误解是:我们更进一步地将自己视为一个和万物分离的生命,就好像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身份似的,然而真正的状态其实是无我的。

  第三种误解是:我们总是在不恰当的地方寻找快乐。

  三法印的教诲可以促使我们不再抗争实相的本质。我们不再因为趋乐避苦而伤害自己跟别人,终于放松地全然活在当下这一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寒假开始了,为了让寒假变的更丰富,买了些书给孩子,让孩子在书中学会更多知识,亲子读书让我明白,要多陪伴孩子,陪伴孩...
    juan_9239阅读 230评论 0 1
  • 2017、10、6 深圳 晴 我是日记星球第256号星宝宝希望~梅子……正在参加日记星球蜕变之旅...
    梅子日记阅读 347评论 0 1
  • 20世纪初,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旁轴相机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光学取景器的种类开始完善,旁轴测...
    LikeAKid阅读 4,021评论 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