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倪萍姐姐成功出版了一本《日子》的时候,来自铁岭的白云大妈就决心写一本《月子》。《日子》我没有看过,《月子》当然也是子虚乌有,这本是一个小品,一个笑话罢了。
以倪萍的文学修养和她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日子》想必是不会差的。但是如果真有个白云大妈去写《月子》的话,我估计八成会写的乱七八糟、狗屁不通,结果只能如小品里所说的,变成了村里的免费厕纸。
一个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白云大妈都能出书,那我们真该去怀疑一下自己的十年寒窗苦读有个屁用!
有人会跳起来骂我:怎么?你瞧不起农民?
我怎么会瞧不起农民?我自己就是农民,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论种地收庄稼,十个倪萍也比不过一个白云,当然,也可能比不过我。
所谓术业有专攻,古有定论。
我又想起来小时候听一个老革命讲的故事。他说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参的军,跟着部队一路向南,一直打到国名党败退台湾。建国后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戎马半生。问起当初为什么参加革命,他说就是为了吃饭,为了活命。
我小时候很不喜欢他这个解释。作为一个革命战士,你不应该是为了解放全国的劳苦大众这个崇高的理想才投身军旅的吗?你怎么可以为了吃饭加入革命队伍?你这简直是在投机倒把……
长大后我懂了。如果他当初告诉我,自己是为了革命理想才参的军,那才真是虚伪骗人说谎话。当兵打仗可不就是为了活下去吗?几百上千万的革命战士,有几个人能说清啥叫共产主义的?
写作变现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没什么纯粹不纯粹的。我要吃饭这个理由难道这还不够纯粹吗?
理想从来没有高下之分。人得先活着,讲别的才有意义。
可是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当兵扛枪的,成了将军的就那么几人。其余的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老老实实的做了一辈子的士兵。
不管你为什么来写作,都没有人会笑话你。就好像那些开国元勋和普通将士,他们参加革命的理想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付出的热血和生命都是一样的,都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但是你能不能写好,能不能通过写作来变现进而再改善你的生活,就要看你到底是倪萍还是白云了。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月入过万甚至过百万的例子,关键看你适不适合,有没有能力?
我觉得我的语文老师说得特别好,他说喜欢写作的人,跟母鸡下蛋有点像。肚子里有蛋,它就得下,不下它憋得慌。母鸡下蛋的时候,不会考虑蛋的大小、味道、价值,写作也应该一样。至于最后能不能变现,变多少,这是写完以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