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需求来源渠道有很多,从用户来源的角度,可以分为一手需求和二手需求。
一手需求:用户自己提出的需求。如:用户的调研、用户访谈等。
二手需求:别人转述或者自己以为的用户需求。如:客服反馈的需求,产品经理以为的需求、用户的数据分析出的需求(不一定是产品里的使用数据,也可以是目标用户在网络上的行为数据,比如它经常搜索的问题是什么?)、老板以为的需求等。
对于需求的采集,一手需求、二手需求都要有。我们既要看用户说什么,也要去猜用户要什么,还要去看用户做了什么。
三种处理需求的逻辑
1、用户自己提出,我们做出产品去验证。
2、企业的成员根据自己对用户的理解去设计需求,然后做出产品去验证。
3、企业的成员根据用户的数据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设计需求,再做出产品去验证。
对于第一种,用户经常会表达一些表层需求,就如那个需要买电钻的用户。他的需求是电钻吗?并不是,他只是想要在墙上打个钉子。那电钻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解决,只不过用户不一定会买这个电钻,可能会找更简单的解决方案。所以听用户说什么不一定对,要了解他需求背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对于第二种,这个是否能做成,靠的是产品负责人对用户的理解程度深不深,理解的方向对不对。越是了解人性,越是能对用户感同身受的人,设计的需求越靠谱。
对于第三种,这个比第二种更靠谱,有了数据的支撑,我们可以在开始做之前就预测到用户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在产品上线后都能收到反馈,有反馈就可以迭代。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注意事项
有一种需求是用户想象中的,真的得到后反而才会发现是不需要的。有点绕哈。我举个例子,很多人在买新房子的时候,总想着要在客厅里放一个大电视,认为这是必需品。但实际情况可能买了一个月也没有打开过。
另一种需求是用户没想过的,但你把产品做出来后,对方一使用就离不开的产品。我也举个例子,在马车时代,你要问用户需要什么出行工具,他会告诉你更快的马。但当汽车产品成熟后,马就被抛弃了,人开始离不开车了。
我觉得这两个需求都需要非常强的临场感,自己要亲自去体会用户使用的场景,才会知道自己设计的有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