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系统主管免疫功能,但也因为免疫功能总在承受各方压力,淋巴慢慢被这些压力透支压垮,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严重的还会产生癌症。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肿瘤,可简单分为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 霍奇金淋巴瘤:常在18-35岁的青年时期,或是50-60岁期间发病,治愈率较高,约80%的患者可通过治疗得到治愈。
● 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多达近百种,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更为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治愈率可以达到60%。
在全球范围内,淋巴瘤发病率以3%-4%的速度在逐年升高,但庆幸的是淋巴瘤有相当高的治愈率,约70%的早期淋巴瘤患者能通过治疗得到治愈,也因此了解淋巴瘤,警惕淋巴瘤,早发现治疗,是淋巴瘤能否成功得到治愈的关键。
容易和感冒混淆的淋巴瘤
淋巴瘤部分早期症状与感冒非常类似,因此也容易被患者错误地当成感冒而轻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约半数的淋巴瘤患者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瘙痒等类似感冒的全身症状,但若出现发烧,体温在38℃以上,且一个月内“感冒”超过两次,同时伴有出汗、咳嗽等情况,就要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
另外大部分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根儿)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
如何进行淋巴瘤自查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洗澡时,可多留意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
自查方法:三根手指并拢,用指腹在体表进行触摸和轻度按压,感受淋巴结的大小、质地、界限、有无压痛。要注意不要反复掐捏淋巴结,否则容易把皮下组织误会成淋巴结肿大。
若在自查中发现质地较硬较难推动,且伴有疼痛性的淋巴结,且淋巴结直径多于2cm并快速增长,应高度怀疑为淋巴瘤。
高危人群应如何做针对性淋巴瘤筛查
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者(如艾滋病毒、EB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免疫力低下者、从事放射线等职业者、有家族史的人,都属于淋巴瘤高危人群。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应该进行定期体检观察深层淋巴结是否有异常。
● 血液和骨髓检查,如血象检查可见轻到中度贫血,白细胞可轻度或明显增加,伴有淋巴细胞绝对或相对增多,血小板增多,疾病活动期可见血沉加快。
● 影像学检查:包括淋巴结彩超、PET/CT、CT、核磁共振等,可定位可疑病灶。超声常用于浅表淋巴结或浅表器官诊治后的随诊;PET/CT主要用于淋巴瘤的分期检查和治疗后残留病灶的检查,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相当高;当淋巴瘤侵犯到了骨骼,一般都需要做CT检查进行判断,另外所有淋巴瘤患者均应做胸部、腹部和盆腔的CT检查;如果淋巴瘤侵犯了头部或者是软组织,则需行核磁共振检查,此外有不适用于静脉造影剂者,也应选择磁共振。
● 病理活检:是确诊淋巴瘤的关键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