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第四次,第五次约练
四 来访者
作为来访者,从咨询师身上感悟到的是什么呢?一开始自己想作为来访者时,感受到咨询师的是一种欣喜,是呀,可以从咨询师的角色和角度练习咨询技能,也好长时间没有做咨询师了,昨天还就这个困惑进行了约练,没想到今天就有这样的机会,本来想的只要不在歪歪群里继续当观察员,在中级群里面练习哪个角色都可以,每个角色都有每个角色的收获,今天除了感谢来访者的信任以外,有点想帮助来访者解决困惑,因此在一开始的氛围当中,没有感受到对咨询师这样角色的特别期待,所以让人感觉轻松舒适,也想尝试着聊一聊自己的这个困惑。所以当咨询师想帮助来访者的时候,这个力就已经开始了倾斜,好像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候,而且咨访关系亲子关系的也有点相似,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就会有点着急,着急想有效果,想帮助孩子,想着怎么还是没有多大变化,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催去唠叨,想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去进行,等我们苦口婆心的说了以后并不一定会领情的,况且我们的方式适合别人吗?对于咨询会感觉担心自己说不好,影响别人,有时候也会想,对于每个人的咨询思路不一样,即使有一点瑕疵并不见得不清楚,对待咨询师的角色好像还能保持一定的敬畏吧!而对于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家长,是监护人,自己得行使一定的权利,对孩子的学习会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特别是在青春期张显个性的这个时候,更是对家长的话不屑一顾,这样子更容易形成一种拉锯战,你说往东,他要往西,能站那不动已经是一种万幸,而焦点的顺势而为,你说往西,那就陪着往西走走看看呗,再不行咱就站到这看看也行呀,就是陪着她,看她想往哪走,说不定就有可能往东走,当然,家长如果说放下想让孩子往东走的想法,可能性会大一些,所以说顺着走,还有一种选择,否则也只有一种结果,思来想去,还是得用焦点的理念去应用吧。
来访者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咨询师,也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也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出来。
能感受到咨询师相对中立的立场,对咨询的效果没有太大的期望,换句话说,就是相信来访者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脉络,就像对待孩子一样相信她有资源,有应对,有思考。的确向咨询师所说,在群里面的老师觉察能力都比较强,是否对于消费性的来访者,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者咨询效果,不是想强调学习改变自己多少,主要是通过学习,有意识的更想改变,本身对于来学习的老师就已经是一种尝试性的改变,而能把生活中的困惑拿出来聊一聊,是否也代表着她不想要现在的应对模式,想做出一种调整呢?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吧。
似乎咨询师的感觉也要跟着来访者的感觉走,他是否由一开始的着急焦虑有了一点变化呢,那他这会儿的感觉又是什么呢?如果问问来访者又会怎么说呢?这也是在不断的确认澄清来访者的知觉呢,那我们经历了什么由原先的着急焦虑走到了现在的这种知觉呢?作为来访者,又会怎么回应呢?这样走一步确认一步的形式,来访者要怎么看呢?适合来访者的速度吗?这样做关注到来访者人的感觉了吗?
还有从这场咨询中,从咨询师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呢?哪些点是自己没有做到的,而咨询师却做到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共同关注的?假如自己去做的话,又会怎么去表述呢?自己这样去做的时候,来访者可能会怎么回应呢?共同去调整的地方,以前曾经发生过吗?假如发生过的话,是否有过调整呢?假如有一点对这块有思考的话,又会是什么呢?
通过约练不断的学习,有可能今天的约练补的这个窟窿,明天的约练堵了那个洞,也有可能这个窟窿和那个洞还有可能出现漏的情况,遗忘的情况,也有可能会有新的窟窿和漏洞出现,就是在不断的修补的过程中,最起码没有让自己更糟吧!或许也有可能保持相对的状态吧!也有可能让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不断的完善自己,窟窿和漏洞变得相对的少一点了,内耗减少,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能照顾好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