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着火震惊了世界,人们都在惋惜这座人类文明的宝贵历史遗产遭到了破坏。当天看到新闻的我也是心头一惊,感到很可惜,但是好像也无法描绘自己那种可惜的心情。
刷了微博看到了好多人留下的文字。有从事艺术工作的回忆当时在大教堂内的写生场景,有人回忆当年在建筑前合影时青涩的自己,有位博主写下的文字内容是几年前她在法国居住过一段时间,当时就住在大教堂附近,她每个清晨都骑着单车在教堂门口路过。她说由于每天都是大量游客在排队参观,她尽然从没有登过塔楼参观。通过她文字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脚踩单车在大教堂周围快乐骑行的画面。当然大多数人的可惜都表达的是我们还没有到那里参观过,就暂时失去这样的机会了。
我又看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博主也发表了她的心情,她是这样写的:今早醒来就被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消息刷频了,我第一时间的反应其实不是惋惜而是被唤起了深藏记忆中的片段。记得很小的时候一家五口和爸妈奶奶爷爷一起住在100平米的老房子中,跟着妈妈看了一个法国的老电影。讲述的就是住在巴黎圣母院阁楼敲钟的钟楼怪人,幻想着自己就住在跟他一样的搂塔里冒险生活。
时间快速到十几年后我18岁的中学毕业旅行,跟着爸妈一起游走欧洲,在巴黎时我们去了圣母院教堂,我也如愿以偿的亲眼看到了加西莫多敲钟的塔尖。
又过了18年后的今天因为一场火灾,圣母院的塔尖倒塌了,但是我并不觉得可惜。无论是人、事或物,不会因为死亡、时间的流逝或者消损而抹去曾经存在时的美好和在他人生命中留下的痕迹。所以不要再惋惜失去的人、事、物,专心的把握你存在的这一刻,深切的感受身边所有细节,尽可能地让自己留下一个个美好的印记。
这个博主的文字让我联想到了曾经书法课上老师分享的一段话。老师曾经教课的书法教室在一片竹林掩映中格外古朴自然,室内环境也开阔美好,学习的同学都很喜欢那里。后来教室租期到了,就搬到了CBD楼群中的工作室,尽管有专业设计师设计,风格更现代简约也兼备古典美,同学们还是觉得很可惜不能再回到过去的教室。老师说论感情,应该没有人比得过她对那里的喜爱与怀念,就是在那个教室老师开始了书法的教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通过工作以及与同学的授课相处以心传心,她没有辜负花费在教室的时间和用心,她是满足且没有遗憾的,所以到了新环境她就能轻松放下同学们的那种可惜的心情。
这些分享与故事让我明白了能与我们每个人建立情感联结的无论是人还是事物,都是相互发生过关系,时间上或者精神上都是曾经参与其中且建立关系的。这样你的感情才有依据,才有根可循,否则一切表达都是空洞的,短时间就消逝不见的。只有参与其中或者付出过才能留下真正的回忆、怀念或者可惜。
那些逝去的曾经就在我们身边的亲人,那些走着走着就散了的朋友,那些丢了再也找不到的心爱之物……只要我们曾用心对待过,真实相处过,就不要可惜,不要遗憾,用心去对待此刻,去珍惜现在就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