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一直以为人生只有一种活法,那就是沿着当下的路继续走下去。
直到读了周国平先生的一段话,“由于环境的逼迫、利益的驱使或自身的懒惰,人们往往过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条窄缝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让潜能中极小一部分从那里释放,绝大部分遭到了弃置。人们是怎样轻慢地亏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
如梦初醒,当下的路只不过是偶然形成的一条窄缝而已,怎么可能是全部的生命之路呢?生命应该是丰盈的,充满可能性的,怎能把这偶然当作必然呢?
当然,每个人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人生是受苦,有人认为人生是游戏,有人认为人生是使命……
我也思考过人生的意义,一直不得答案。有一次下班回家,经过一个校园,当时正值夏天,各种花儿肆意绽放,树木也是枝繁叶茂。突然想到,人生或许是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是后天人为赋予的,就像这些花草树木,它们有何意义?装点环境吗?这也只是从人类的视角去看。如果抛开人为赋予的意义,那它们无非只是在释放生命力,活出种子里携带的一切潜力。
再以此思考人生的意义,恐怕和植物没啥区别,后天人为赋予的意义都并非本质,只不过错把工具当目标。真正的意义应该是活出生命力,活出生命本身。如果你是一朵花,就尽快地开着,如果你是一棵树,就挺拔地立着。幸运的是,我们生命里携带的可能性要多过于植物,因为我们可以移动,我们具有更多的选择。
从此,我更愿意相信,人生是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学习迎接更多可能性,从而把当下的窄缝一点点扯开来。
既然人生不只当下的这一条路,充满了可能性,理应去探索、去实践。但当落实到行动时又困惑了,具体该怎么做?好比,发现人生不只一条路,更像一个茂密的森林,该如何走?该走哪条路?
每一条路都意味着一种人生活法。每个人在出生时会出厂配置一种活法,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能使用这个出厂配置,你可以通过刷机,搭载一款更高版本的活法。
这时,与其做问答题,不如做选择题。学生时,我们一般都喜欢做选择题,因为选择题起码有4个答案可供参考,就算随便选一个也有25%的概率答对。但对于问答题,要想答出来并且答得漂亮,就必须储备相应的知识,如果恰巧脑中羞涩,那就只能空白交卷了。
如何把人生的活法做成选择题呢?
我想,最关键的是设置选项,每一种可能的人生活法便是一个选项。这些选项从哪来?自己闭门造车头脑风暴吗?不太靠谱。
“人生来来去去一大堆的问题都大同小异,只是我们没有足够的阅历看透而已”,行动派节目里的这句话真是透彻。
我们没法闭门造车,但我们可以观摩别人的活法。从古至今,把生命够得淋漓尽致的大有人在,为何我们不去观摩他们的活法呢?当对其他种的活法有了更多的认知后,再选出那条最能吸引自己的。这种选择题做起来是不是要轻松很多呢?
而观摩别人的活法有很多方式,比如,牛人大咖们都推崇的看电影,用最短的时间去了解别人一生的故事;再比如,读名人传记,看别人都经历过哪些人生问题又是如何破解的;再比如,旅行,离开一贯熟悉的故乡,到那么大的世界里去看看;再比如,结识一些能引起自己共鸣的精神榜样,读他们的书,看他们的故事,与他们交流,虽望尘莫及,但始终看齐。
如此,这一道关于人生的问答题,也是有了解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