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篇
效果:一般采取事实、公众常识、证据、逻辑,判断一个动作是否有效,不是我以为的,避免陷入自我思维瓶颈里。
关联自身:比如考研期间的复习,由于自己总是处于埋头苦学的状态,对自己学习复习的情况也是自我感觉良好,这个就比较可怕,因为我可能距离终点是有二百米的举例,而我自己以为只有五十米,以为复习五十米就足够了,最终导致了考研的失败告终。在这种复习的过程里就应该多看到整个考研复习大军的情况,然后调整自己的复习力度,渐渐向效果逼近。
公众常识:不需要再彼此解释对一个事物用共同的解释,在现在社会里公众常识越来越微乎其微。构建环境共识比如乡规民约、公司制度。
逻辑:是基于人性底层的逻辑,比如一个再调皮的孩子无论如何调皮,内心深层他都想讨父母喜欢;对员工而言,他还是想得到认可,不管结果有木有达到要求;学生,无论他学习能力如何还是想成绩好点。事实与证据好搞定,公共常识与逻辑比较难发现素材,会陷入自我加工,把自己加工的以为成公共常识、逻辑,自己不容易察觉,解决办法:下图
看看自己的思维是不是过于局限、过于狭隘,保持相对客观中正的思维。最终要训练的具象法则架构图,右边的是思维的过程。主体,主要强调的是身份角色定位,对事情要负的责任,与社会地位无关,无情感色彩,思维加工的,客观事实的位置。
目标:目标一旦设定,目标一定设定,就要付出时间与行动,而不是设了目标不做,那是伪目标。只有目标坚定才能支持行为的全力以赴。无论是你以为还是你与环境都以为不可能,但是只要有勇气去做,结果会超乎想象。无论想法多离奇,都有可能实现它。指哪打哪,打哪指哪的区别。
把做的、想的、以为的、事实分开。自我加工机制会把这些混淆,用具象把这些区分开来,自己看自己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