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想做导演的演员不是个好演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反感于被别人贴标签,或许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想固化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或许也是因为这些强加给我们的的标签大多都带有讽刺的意味,让人打从心底里就不想接受。
如果从行业性质进行分类的话,其实许多人都巴不得被人打上标签。
当身边的朋友对其他人引荐自己时会介绍说:
这是一位老汽修师傅,十几年的修理经验。
这是一位软件工程师,精通各种语言,开发经验丰富。
这是有名的大厨,专做鲁菜,手艺了不得哩!
诸如此类的标签,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认可、肯定,被贴上标签的人也不会觉得不舒服。相反,他们会因为自己的专业程度而感到自豪。
当我们谈起某个喜欢的演员时,大多会想起他的代表角色,每当身边的女同事满脸憧憬的和我说又粉上了哪个小鲜肉时,我都会问上一句?
so?他演过...
就是那个呀,很帅很帅的那个。
噢...就是那个呀,有点印象。(其实根本不知道是谁...)
2018年最佳国产片已经诞生,伴随着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佳绩,《我不是药神》理所当然的刷爆了每一个人的朋友圈。
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三个重要元素,“剧本+演员+制作。”前面两个条件更是后面的基础,《我不是药神》就是一部剧本与演员相互成就的作品。
相对来说,现实题材的剧本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关乎生老病死的主题更容易赚取观众的眼泪。
这部电影中的演员有几位熟悉的老面孔,也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老戏骨。
最后我们心心念念的关谷君终于还是没上爱情公寓电影版,《我不是药神》中,他塑造了一位略显猥琐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这次他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暂且称他为“吕受益”。
演员这个职业,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像陈道明老师说的:“演员也是人,演员也不过是一份职业。”
只不过有的时候,这份职业有些梦幻,戏里戏外,傻傻分不清。
有时逢场作戏多了,受制于眼前的利益和吹捧,分不清哪个是戏里的自己,哪个是戏外的自己。
走到现在,王传君的演艺之路度过了一个过山车般的经历。庆幸的是,年纪尚轻,就早早承受了这么多苦难,承接了高潮与低谷,不失为一件好事。
毕业于上戏,科班出身的王传君对演员这一职业充满期待与敬畏。少年初涉演艺,出道于《加油,好男儿》,当同期的李易峰已经大红大紫时,王传君仍然在演员之路上摸着石头过河。
看过《我不是药神》的观众都评价王传君的演技炸裂,纷纷支持他当初弃演爱情公寓的决定。
但是作为一个演员,对待那个自己第一次被观众所记住的角色是有着割舍不掉的感情的。王传君对爱情公寓的感情也颇为复杂。
对于一个想要突破自己,完成演绎梦想的演员来说,这是很艰难的一个处境。要么继续做粉丝眼中的关谷神奇,要么割舍掉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
为了回馈粉丝们的厚爱,王传君开始陪跑爱情公寓,而这个决定一开始,就是整整四季。
缺席爱5和爱情公寓大电影,王传君之前的粉丝表示并不能接受。面对着微博上不断的质疑声,他都只是轻描淡写,不回避,不反击,而是选择让时间来证明这一切。
演员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有时就是如此微妙,也是如此易碎。
自称fans的人群们大多并不会关心演员到底演过多少个角色,他们只会记得最让自己开心的那一个。
倘若这个演员开始寻求突破,与过去告别。这些fans会立马开始粉转黑。
“没有这个角色能有你的今天?”
“做人怎么能忘本呢?”
我不是关谷神奇,我只是一个想演戏的演员。如果观众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那么演员有责任告诉他们。
演员嘛,演绎自己,演绎角色。一直都活在观众框定的框架之中,那还演个屁。
如果说坚守内心的艺术追求有许多肘制,那么好友乔任梁的离世和母亲的相继离开,使他的生活彻底跌落谷底。
亲人与好友的接连离去,让王传君开始怀疑生活,此刻他最想做的是找回自己。
在长达10个多月的日子里,他遭遇了事业空窗期,想要拍戏又不想接烂剧本,想要做点导演和编剧的活又什么都没有做成。
当时的他查了银行卡的钱,还有一百万左右,还能活。
这段事业空窗期中,他远赴纽约,做起了背包客。既然觉得有些事够不到,那就加强自己,索性给自己报了个导演培训班。
一次和班上的老师闲聊,这位老师说:“你们演员接一部戏也能有五十万了吧。”这在普通家庭足够用好几年了。
王传君从没觉得这么点钱可以用这么久,究竟是自己不正常,还是这个充满了铜锈味的演艺圈太过变态?
想通了这点,他卖掉了戴了多年的手表和一辆代步车,又远赴日本求学。搭伙同样深爱表演的好友金世佳,共同学习,锤炼演技。
日复一日中,无非是读书,写字,琢磨台词,摄影。学习一切所不知道的。
无非是想明白一件事,怎样算得一个好演员。
2016年,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开机,在大学好友杜江的促成下,王传君得到了电影中“上海小马仔”的角色。
当好友劝他发一张帅气干净的照片给导演看时,他选择了一张蓄满胡子,满脸憔悴的自己,不成想导演觉得感觉对了,就他吧。
电影中,王传君一改之前的所有喜剧形象,成了一个剁手杀人,操着一口地道上海话的冷血小马仔。
等到观众回想起时,忍不住惊叹。这还是那个分分钟要“切腹自尽”的关谷神奇?
为电影站台路演是王传君不太愿意做的事情,但为自己的作品负责也是一个演员的操守。
一次路演活动上,探班记者调侃道:“年轻明星都是爱迟到的。”
随机又夸奖他是年轻明星中的一股清流。
他立刻答道:“我是年轻演员,不是明星,现在都是年轻的明星,年轻演员本身也没有几个。”
当罗曼蒂克的热度散去后,王传君迎来了文牧野导演的这部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
这部戏里,他卸下所有包袱,塑造出一个骨瘦如柴、面色如蜡。浑身上下充满卑微又想活下去的病人形象。
影片中他饰演的吕受益和徐峥饰演的程勇在小吃店接头,为了表现出白血病人对食物的疯狂渴求他在一晚上连续吃了44个包子,5碗面,这个过程中连着吐了三回。
随着剧情的深入,吕受益病情不断加重,为了控制体重。王传君每天跳绳4000个,后来发现训练强度不够,随机翻倍,每天跳绳8000个,只为了让自己皮包骨头。
整部戏里最令人动容的镜头应该是这一段了,一个即将死去的病人最后的样子。
事后文牧野导演问他,这幕戏怎么会演成这个样子?
他说:“我不知道,我只不过知道一个病人最后的样子,病房那场戏我突然想起一个事,我妈走之前病房的床头上留下了一串珠子,拍前两个小时我带了这串珠子去,把它放在了床头。”
你们都问我怎么会演成这个样子,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见过的人最后是那个样子。
所有事业上的苦难、迷惘、怀疑、否定成就了现在的王传君,年轻的演员永远都在路上。
我不是药神,你不是药神,他更不是。
世上永远没有万能的药方,万能的神,每个人都逃不过疾病的侵袭,时间并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如王传君一般,以自己入药,时间为引。迷时自悟,痛时自救,涅槃重生后获得崭新的自己,不做别人期待中的任何人。
只想做个演员。
“
成为你自己想成为的,别成为他们所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