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出生,就天然的带有某种属性,比如陪伴我们一生的孤独感。
同样是孤独,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原因是不同的。小时候,孤独是因为身边没有人;长大后,孤独是因为身边没有懂你的人。
孤独就像电影里的异形一样,一方面你摆脱不掉,另一方面它随时可能出现。不论你是独处,还是身在喧闹的人群中,都可能在一个突如其来的瞬间,感到一阵孤独。
就像一位朋友说的:“有时候午觉醒来,迷糊中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那时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孤独”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孤独?
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都是群居动物,只有在人群中才可以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一个人被他人排除在外的时候,他就会因得不到心理的依赖感而出现不满足的情绪,于是就会感到孤独。
当然,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感到孤独的原因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
性格因素
我们经常以为,内向的人容易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很少与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往,看起来更孤单一些。但其实,孤独更多是一种感受,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很多内向的人虽然经常一个人做事,但是他们可能更喜欢这样的状态,它可以让他们专注于所思考的事情,而不被打扰。
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确实是独自相处,缺少与他人的交流和情感连接,但是如果ta本人很享受这种状态,而没有感受到孤独和寂寞时,ta依然是不孤独的。因此,内向与孤独并不是划等号的。
实际上,在生活中最容易感到孤独的是那些依赖性格比较强的人。具有依赖性格的人习惯了依赖父母,依赖他人,当突然需要独处,比如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居住等等,或者突然被身边的朋友排斥的时候,他们就会感觉无所适从,从而会体验到强烈的孤独感。
情感缺乏
心理学界经常讨论原生家庭这个问题,因为原生家庭会在我们小时候为我们提供很多的心理营养,比如关爱、赞美和认同、以及包容感等等。如果一个人幼年的时候没有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那么不管ta长多大,内心都会有一种匮乏感,这会导致他们下意识地去做各种事情来弥补这种内心的缺失。
比如有的人小时候生活在单亲家庭,有的人父母因工作的繁忙而对自己缺少足够的关爱,这些都会导致他们情感上的匮乏。这种匮乏感会导致他们在与人相处时,对归属感有更敏感的需求。因此,当他们总是自己一个人,或者被别人忽视的时候,更容易感到孤单。
缺少与他人内心的共鸣
孤独并不仅仅是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被冷落和被遗弃的心理,有时候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发现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巨大的不同,没有人能够真正懂自己时,也会产生孤独感。就像有人说的:
“人最大的孤独是, 行走在喧闹的人群中 周围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
人们为了摆脱孤独,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人在困顿的时候,也很容易迷失自己,选择一些错误的方法。典型的有两种:
一种是控制他人。这种人的逻辑是,你不许逃离我,你必须从属于我,这样我就不必面对孤独和寂寞。其实其背后的心理,是对孤独深深的恐惧。
另一种则相反,是甘于被他人掌控。他们通过顺从和讨好他人,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可,避免被抛弃和排斥。受虐狂的背后,其实也是对孤独的恐惧。
但无论是控制他人,还是放弃自己,换取来的关系往往是脆弱的。因为这样的关系带给人的不是快乐和愉悦,而是不安和焦虑。
在生活中,如果你经常被孤独感困扰,又该怎样面对呢?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就像我们刚才讨论的,孤独并不是表面的形单影只,而是内心得不到认同和共鸣的一种感受。当我们内心没有寄托时,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解决的办法就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你投入的去做一件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并沉浸在其中时,就容易进入一种心理学称之为“心流”的忘我状态,这时你的注意力就不会被孤独感所困扰,孤独对你的影响也就迎刃而解。
把独处当作了解自我的一个契机
很多人对孤独怀有一种恐惧的心理,认为这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其实,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孤独也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很多感受和需要,这是我们了解自我,读懂自我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当我们这样思考时,孤独就不再是让我们痛苦的情绪,而是让我们内心成长的动力了。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再去做无谓的逃避,而是坦然的直面生命中的各种感受,并把它们当成自己存在过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