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不仅被称为“钢琴诗人”,他还获得了一个称号:“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这里有几个关键词,“花丛”好理解,肖邦既然能够被称为“钢琴诗人”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很美,像“诗”一样美,把他的美形容为“花丛”是有相关性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大炮”,这是说,他的作品中有一些具有很强的斗争精神,有攻击性。这个“大炮”面对的对象是什么呢?就如同他的《离别练习曲》和《革命练习曲》那样,前一首是为了一位女同学离别而作的,温柔细腻的音乐就像是巧克力;后一首是知悉沙俄侵占了自己的祖国波兰,从而爆发出的震怒和强大的战斗决心,这种力量就像大炮一样,针对着沙皇俄国。所以说,“大炮”就是肖邦爱国主义情绪的表达,是爱国热忱的爆发,是对沙俄侵略者的轰击。那为什么还要用“藏在”这个词呢?因为他的一切针锋相对都是在艺术家风骨的框架之中表现出来的,即使在震怒时,肖邦也没有歇斯底里,依然高昂着高贵的头颅,保持着尊严和优雅。
在表现自己本国内容时,肖邦有两种体裁可供使用,一种是波兰的民间舞蹈——玛祖卡舞曲,另一种是波兰上层社会的贵族舞蹈——波兰舞曲,也叫波洛涅兹舞曲。玛祖卡舞曲更适合表现民间老百姓的生活和喜怒哀乐,如果要表现国家和民族的英雄,雄壮威武的军队等题材,使用庄重典雅,规范严整的波兰舞曲就更加适合一些。
《军队波洛涅兹》就是这样一首舞曲。其实,很多体裁在肖邦那里都被褪去了实用主义的外衣,变成了表达丰富情感世界的工具,原来的实用性反而弱化了。就像他的练习曲成为了音乐会练习曲,不但可以练习技术,同样可以具有强大的表现力,用在音乐会中。他的圆舞曲很难随之舞蹈,因为肖邦早已弱化了圆舞曲的舞蹈功能,强化了这种三拍子节奏对旋律和情感的承载功能。波洛涅兹舞曲也变得不是那种实用主义的,为贵族跳舞而设计的单纯舞曲了,肖邦只是取了这种舞曲那雍容大气,庄重严谨的气质。这种气质非常适合表现在肖邦脑海中想象的波兰军队,那个军容严整、气度稳重、自信团结的波兰军队。我们知道,波兰的军队是战败了,波兰才会被沙俄所占领。但是,以肖邦为代表的波兰爱国主义者,是不会就这样罢休,接受被占领和被奴役的现实的,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关切和复国的殷切期望,《军队波洛涅兹》就是这样一首乐曲,有这样一支威武之师存在在艺术家的心中,又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到更多人的心中,希望的火苗就不会熄灭,波兰人民战胜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英雄波洛涅兹》的作用和《军队波洛涅兹》一样,这首作品中,展现了那个作者心中的民族英雄,他骑着骏马,意气风发,指挥若定。在英雄的带领下,波兰人民祛除侵略者,恢复家园的伟大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艺术家的重要作用就是将这种爱国热忱和精神力量表达并传播出去,让这种精神力量渗透到更多人的内心深处,让坚强不屈的伟大意志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