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连绵不断的群山之中,散落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古村落。过去,因为闭塞它们被遗忘在深山老林,现如今,一些深藏闺中无人识的村落偶露艳容、依着特色的风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歙县昌溪乡的万二村是一座有特色的徽州古村落。因为座落在较陡的山坡,村中的房屋依地形叠建在用石头砌成的护坡之上,所以,万二村是远近闻名的石头村。
我们从文昌古道的起点文山村徒步到万二村,跟随导游(也是我们住宿文山村农家乐的男主人)走进村子,不用刻意去追溯村子的历史,从沧桑的墙瓦、倾斜斑驳的石板路上,都能体会到村子的久远及风貌。
村里依山而建的层叠民居,多数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少数为黄色土楼。因为山地所限,所以没有大院只有高墙。淳朴的民风中也没有谁高过谁、谁矮过谁,只有用逶迤的石阶连通上下、相互依存的和谐共处。
沿曲折的石阶穿村而过,村前威然耸立着一堵高高的石头砌成的护坡墙,也更像是一堵护村墙。几位老人端着茶杯,淡定而悠闲地站在石墙上的房屋前,低头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在村前穿梭。品茶、品世间众生相,这也不失为留守深山的老人一种思想上的游历吧。
万二村前的山坡上是一片茶园,青石古道在茶园里一直向山顶蜿蜒。从这里徙步约四公里的山路翻过大山,就是我们接下来的目的地——以土楼著称的阳产。
拾级而上,来到视野开阔的岭头。在驴友惊喜的大喊声中,回首刚刚经过的万二村,只见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一幢挨着一幢的房屋如同一座巨大的城堡一样耸立在山间,静谧而悠远,真的不愧为“皖南的布达拉宫”。
秋天的山林分外热情。在山中,遇到、看到的都是暖暖的黄、火火的红。栗树、桑树、还有芒草是黄色的。至于三角枫、乌桕这些红色树种在山中数不胜数。
刚刚还恋恋不舍地从枫树下穿过,对面一棵乌桕又在秋光中招摇。而更多的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静静地殷红着、金黄着,蔓延在走过的山路旁,延伸进路过的村子里,令人沉醉在秋的绚丽中。
不要以为美丽的花朵不会盛开在秋天,当穿行于大片的茶树花中时,也会让人有穿越到春天的错觉,令人心花怒放。而当看到满山缤纷的秋叶时,又让人跌落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温馨与从容中。
所以,即使是这样一个立冬后气温达到28度、热得有点违规的天气,行走在落叶缤纷的山道上,也会不知不觉地以一棵感恩的心去面对大自然的美丽馈赠。
也只有到了山林野外,才知道外面的世界藏着无限的精彩,满足了渴望与空寂,让人累并快乐着,在无形中变得像山一样坚定。
踏着青石横斜的石道,走过铺满落叶的山路,看花的绽放,观叶的绚烂,在一路行行摄摄中来到了阳产的后山。
此刻,山上的红叶灿灿,如火如荼,烧红了整座后山。而阳产却一身淡定地安卧在山腰上,不急不躁。
依山而建的阳产土楼同样的错落有序,鳞次栉比,是村民就地取材用红泥和木材夯实垒成。虽然也和万二村一样高墙耸立,可多数为泥土的本色,少有粉墙,显得质朴而壮观。
中午的阳光下,举目的黄色土墙看起来有着几分慵懒,更有着十分的安宁,大概,泥土总是让人有踏实的感觉吧。而有泥土就应该有丰收,有丰收就该要晒秋了。
所以,虽然农家院子里挤满了游人,可院墙上却是柿子、玉米、辣椒,还有豆类的领地,让院子散发着浓浓的秋的味道。院子里这点颜色和山林的色彩虽不能相提并论,却都是一脉相承。它们来源于自然,与大自然遥相互映、争奇斗艳,看起来似乎也要燃烧起来……
一路跋涉,一路回望,身后的大山中散落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村庄。它们掩映在山林间,显露在山道上。有的在山坳,有的在山腰。有的房屋屈指可数,有的成片地拥抱在一起。有黑白相间的徽派屋舍,有高高的黄色土楼,也有用石头叠起的石墙。它们矗立在风景中,当然也留在镜头里。
山村的风貌是山地的、石头的、更是徽派的。它们像一颗颗玉石一样散落在皖南的山林间,与山林相互映衬,彼此点缀,没有违和,像是天生。细细思量,更像是用色彩慰籍悠悠岁月中彼此的孤独,坚定信念。
对于城市中急躁焦虑的人们来说,只有这些山中的村落才是沉淀时光的好去处。所以,人们走进大山,寻找一座又一座村落,用脚步将它们串联,形成一串串拙朴美丽的项链,点缀皖南的绵绵山峦,装饰人生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