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无聊,刷抖音。
刚没刷一会,老闫在微信上联系了我,说道,昨天那篇写的不错,有点味道。
老闫虽然是制造业出身,一辈子和机器设备打交道,但一直没忘记文艺,单从能一直关注我就可以看出来。
随即我问,《姿态》那篇?
他说,是的,不过我估计多数人读不懂。
我说,这你还真说对了,两方面吧,一方面的确会有那么一部人读不懂,另一方面我的写作表达能力还很欠缺。
他笑了笑,问,前段时间,看你准备暂停一段时间的写作?
我说,有那么一瞬间是想暂停的,后来没舍得,就又重新开始了。不过这次的暂停倒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
他问,什么思路?
我说,我计划礼拜天休息一下,就是每个礼拜打烊一天,让自己休息一下,让读者们也休息一下。
他说,不错,避免审美疲劳。
我说,让自己放空下大脑。
他说,坚持是很苦的,尤其是坚持写作,但正因为很苦,所以99.99%的人是坚持不来的,倘若你能坚持下来的话,那最后你肯定就能收获到很多别人收获不到的东西。
我说,的确,所以我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学习。
他说,这你还当对了,写作最核心的不是写,而是学习能力,你再能写,语言再华丽,终究是表面工作,内容才是实质,你肚子里只有别人没有的货时,你才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文章来。
我说,我自觉我是一个悟性比较高的人,我深知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所以我能慢下来。
他说,在进入某个领域后,当你第一次自我感觉良好时,这种感觉几乎一定是错觉。
我说,赞同你的观点。
他问,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应该不知道,这条经验在我学习、生活、工作中被反复验证。为什么会有错觉?因为一个人很难在技能和眼界上保持同速增长,技能的增长不是线性的,因为你可能会在工作中的某个点突然爆发,顿悟。而眼界的增长却是线性的,眼界这东西需要人一点一点去观察,一丝一丝去感受,审美和阅历只能像打点滴一样一点一点进入你的身体。
我说,明白了,所以我们的眼界是跟不上我们的技能的,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牛,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牛。
我想起了一首词:
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他说,就这个意思,所以我看好你,因为你的悟性实属难得。
我说,就像你上次说的,写作是得以十年为单位计算的,没个十年八载的看不出啥效果来。但好在我对这方面看的比较淡,不求名不求利,只求个爱好,求个学习渠道,求个修身方式。
他说,所以你能坚持到现在,不然早放弃了。
老闫说的对不对呢?
肯定对。
任何一项坚持,一旦没有利益作为支撑,那都会很快瓦解。
只不过我所看重的利益和常人眼中的利益不一样而已。
我看中的是写作给我带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每天可以不读书,但每天必须得写作,在写作的同时,也是在学习。
就像前两天写的那个《外卖小哥》文章一样,写完之后我就反思了,以后开车过红绿灯时,一定不能抢黄灯,你抢的只是几秒钟的事情,而对于他人可能就是一条生命,因为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
倘若他人因此而失去了生命,公众对其进行再多的指责、谩骂,你不该这样骑车的,你该好好遵守交通规则的,这些话语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在写作这件事上,最受益的是我自己。
有的人可能会问,那你写的这些东西,读者们都不理解你咋办?
不理解是正常的,如果所有人都能理解,那我岂不是太普通了?!
也就是我现在还年轻,总喜欢好为人师,喜欢分享,真到了一定年龄,我应该只会写给自己看了。
因为,我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懂自己。
我只需要,自己懂自己就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