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在家,我感到不安;直到你回来,我可以安然入睡。
这是一份牵挂与担心,也可能是一对爱人分歧的导火索。一个人想粘着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想要独立的空间。
有位同事因为老公“查岗电话”而恼火~“他的手机有我手机的定位,都跟他说了我在单位加班,他还要和我视频证明一下……”
他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啊?
亲密关系来自最早的亲子关系,你可能带着原有的模式和最亲近的人互动。
回顾一下小时候,你可能因为妈妈的离开而焦虑不安,担心她是否回来,是否按时回来,小小的你通过这样来判断妈妈是不是爱你。
有的孩子很粘妈妈。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孩子安全感不够,需要妈妈花更多时间陪伴”的信号吧。
有的孩子需要安抚物。通常孩子开始有独立的自我之前,他需要跟某些东西联结,这样的需求不是安全感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孩子在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吸收安全感的过程。
有的孩子要求捏着姥姥的耳朵睡觉。在心理学上叫做“过渡性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指孩子的父母,或者孩子自己选择的能给他安全感的人。“过渡性重要他人”则不是指人,它通常是“软软的、毛毛的、温暖的”物品,比如毛绒玩具、妈妈的衣服、旧毛巾和毯子,甚至有点毛毛的胳膊。它常常替代重要他人让孩子获得温暖和安全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物。
有的孩子使用安抚奶嘴,而且对它有依赖。一爬上床就要,半夜醒了就要,不给就哭。需要强行戒掉吗?
有的孩子很难带,晚上睡觉少,入睡困难,一点儿声音就惊醒。只能妈妈抱着睡。
有的孩子一生病就特别粘妈妈……
有的孩子3岁了幼儿园午睡还会吃手……
虽然这些行为不用刻意去关注,安全感越好,孩子越容易脱离安慰物。
有人说:
妈妈给孩子安全感。爸爸给孩子价值感。
那么什么是安全感?怎么给孩子安全感?成年人的安全感来自哪里?
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时是安全的,可以从困难、问题中走过去。
他相信,无论他在哪里,他的父母是永远爱他的。
基于这份相信,他有足够的信心面对问题,面对独处的时光。
最初的安全感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妈妈要稳定情绪。一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第二,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经常吵架,互相指责,孩子就会很害怕,而他无法表达害怕时,就会用很多古怪的行为来呈现。
可以分离的人,是可以“以情相系”的人。如果孩子在拼命汲取安全感的这段时间,没有得到“可以用情感和别人维持联系”的安全感,整个人就会充满不安和恐惧,那他自然就害怕分离,无法独立。
第三,让孩子在生活里,多为自己做主,做事情。任何孩子都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孩子可以做的,都让他充分动手尝试,每一个环节、每一次过程都能为他增加一分安全感。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你孩子的这些时期,如果你也成人了,还感觉自己没有安全感,那么怎么办呢?
欠债是要还的。你是一个妈妈,怎么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你是一个爸爸,怎么和孩子妈妈搞好关系?
不管你是一个孩子还是成人,你有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即使是以前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可以试试。例如独处……
我们给不了别人我们没有的东西。
照顾好自己,学会与自己相处,因为你能给自己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