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整整十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蜕变为了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也成就了千古一帝的美名——商鞅变法下的“盛世”已无法亲历,只有冰冷无言的文物在诉说着这一切:
在研究秦朝文物时,考古学家通常会格外注意文物上的刻词——用于断代,它们往往是这样的,“六年,大良造鞅之造,雍,矛”,它透露的信息是:秦孝公十六年商鞅负责监造的矛;而到了秦始皇时期,它们是这样的,“三年,吕不韦造,寺工(),(),()”——秦始皇三年吕不韦监造,工师某某、丞某某、工某某;和今天商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商类似,它表示的是这件武器具体是哪个人负责的——
在当时,这项制度叫做“物勒工名”,具体时间,具体个人必须落实,一旦出现事故,从小工到相邦全部按照法律加以处罚;在全国统一度量衡的加持下,无论是地方生产还是中央生产,造出的镞误差不过几微米——也就是说在战争中,如果某个秦国士兵的弩机坏了,他只需找到相应完好的零件,替换掉坏的,弩机就可以重新上阵杀敌了,弩机是这样,矛是这样,箭是这样,戈也是这样——在生产力如此低下的时代,这意味着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相邦”都是宰相等一类的高级大臣,一旦出事,他们都直面皇帝,也就是直接责任人。这样,中央大臣不得不重视武器装备的生产,而一级压一级,直接经手的工匠更是精细中加着小心,因为一旦出事,最高层可能就是罚了几个月俸禄,而自己则可能丢了小命~~~
古人的智慧实在令人赞叹,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建设中,我们也学习了秦朝——在焊接过程中,“谁焊缝,谁留名”,可以发现:在每条焊缝上,都刻上焊接人的名字,而每一条焊缝的焊接人、焊接时间、焊接部位等全部记录存档,并由焊接人、施工负责人、质检员分别签字!——这也是现代版“物勒工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