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超《各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
一线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桥在哪儿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挺有热度的话题: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底谁更懂教育?不禁哑然失笑。
这是个疑问句?还是个反同句?两种句式隐含着截然不同的管和认知状态。
概念要清——何谓“教育专家”,又何谓“懂教育”?
提问者(包括传播者)是真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想激化情绪,“挑拨离间”教师和教育专家的关系?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之间有鸿沟吗?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懂教育”的概念。这就牵涉到如何理解教育这个大话题了,一定是众说纷纭。从历史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从面向未来的角度,从个体和家庭的角度……教育的内涵或者主旨追求有很大的不同。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圈定的现实语境,“懂教育”应更多地属于微观层面的教育教学能够比较好地教育、引领学生成长——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帮助学生发展面向未来所必需的好习性、高素养等。不管教育的概念或说法再多再玄,说到底,中小学的教育,大抵就是指向成绩、习惯、性情、意志品质、兴趣、特长。把成绩摆在第一位,是教育的现实情况,但实际上好成绩应是学生好习惯、好性情,以及好的个性特征不受抑制得到发展的自然结果。
有了比较明确的教育目标,那么“懂教育”就意味着:能够运用一些概念、理论合理解释教育教学中学生偏离和远离目标的现象,能够通过一些行动模型、教育教学策略比较有效地把这些学生拉回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轨道。能够发现、解释那些发展比较良好的学生其背后的主导因素。能够收集足够多的案例,再进一步地做出分析、解释、总结与提炼,从而丰富教育的概念、理论,完善教育教学策略。这是“懂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专家的“专业”。
再看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不同——一天天泡在课堂、教室,与学生朝夕相处,甚至24小时手机随时会接到学生家长信息、电话的,是一线教师;常常“飞来飞去”,给老师们讲课、评课、做指导,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做评委的,这是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天天被学生发展问题泡着,不缺实践和经验,但实事求是地讲,普遍缺乏解释教育现象的理论和有效的行动模型,至少是难以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和深度;教育专家则有脱离课堂和班级建设实践的嫌疑,其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行动模型可能老化,已不适合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线教师只要能够拉长“理论短板”,就可以更懂教育。因推动教育改革而闻名的教育专家李希贵十多年前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学,他带着录制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素材,与教育学院的教授、纽约市的中小学教师一起研究开发关于教师教育的模型。在沟通的过程中,李希贵发现了双方认知上的一个差异:中国的中小学教师就是基层的教书匠,就连教师也大多称呼自己是“一线教师”;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马格( Mcghee)教授认为,“对于分析评价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就是专家”。
这种认识差异的存在很正常,与师范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师每天的工作内容,甚至教师的社会地位,都有很大关系。但不能忽视一个情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学“一线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专业成长,成为教育专家。这样的模范有太多太多了,窦桂梅、闫学、田冰冰、万玮、陈宇、杨卫平。
一线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桥在哪儿呢?或者说怎么去建这座桥呢?
我粗浅地认为:是从记录教育生活做起。“懂教育”首先就得能够合理解释教育现象,那么,解释之前的工作、积累,一定是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怎么做到观察、分析?得先去记录教育生活,提取教育现象。
写教育生活,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像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称呼不同,其实都是以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为观察、感受、研究和记录的对象。
教师的教育生活世界就是学校、课堂,教育生活的构成元素就是与校长、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交往活动。关于课堂教学的记述、反思,前文已经涉及,但是以“记录教育生活”的方式来观察课堂,与写教后记会有所不同,比如叙述师生交往的事件会多一些,关注课程、教学的色彩少一些,我更愿意用“课堂故事”来表述它。
我这里说的写教育生活,是能跳出课堂,以人生、生活的高度观察课堂,思考教育,更多的是把视角调整到师生交往的事件上,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能力等教学元素。
怎么写教育生活,或者说怎么记录好教育生活?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生物教师孙明霞,是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典范。如今以她的名字建立的工作室遍布全国各地,她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智慧引领着更多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
特别要说明的是,孙明霞老师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教师,她的课学生特别喜欢,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成长。她是学生欢迎、人民(学生父母)满意、有教育智慧、体验到了教育幸福感的教师。
孙老师声名鹊起得益于她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并通过当时最火的一个教育博客网站分享,及时与全国各地的教师互动交流。她的课堂故事、对教育现象的描述与思考触动了老师们,也吸引了众多在教育博客上驻站的教育媒体人。
后来,总有老师询问孙老师有什么写文章的秘诀,孙老师写了一篇长文,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我试着做了一下梳理和提炼,有这样一些“干货”。
真实:教师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书写自己真实的教育生活,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情感。
坚持:流水账能够坚持“流”,天长日久就能汇流成河,成为好文章,也成为生命中的一个一个珍贵的记忆。
放下功利心:不为数字而写、不为发表而写,只是“随心所欲”地记下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
学习与思考:花里胡哨的文字假如没有思想充盈的话,只是一件华美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