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今天站到了票房榜首,真是个让我等自来水军非常骄傲的事~
其实我喜欢这部片子,是因为它并不是甩一条鄙视链强调某国强大,也不是一人(一队)开挂的孤胆英雄,它多了一些清醒、冷静又理性的铺垫,比如,不是主角就能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任务,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结果,也不是少了谁就彻底没戏。
但是,真正触动我的是,故事内核是我们全人类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集合在一起,为了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不计成本,通力合作,创造奇迹。
在电影中,重启发动机的方案采用了“饱和式救援”,何为饱和式救援?按电影里的数据,五千台发动机共同运送了七万个火石,派出了41万人,这样把重新点燃发动机的可能性提到最高。
虽然电影里只是一个小队的事迹(而且他们还两次任务都失败了),但背后是全人类奋力一搏的挣扎。
是的,这让理性冷静现实主义的你一定觉得脱离实际太远,这时我很想给你分享一段奈尔·德葛拉司·泰森在《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里的一段话:
当我思考宇宙膨胀的时候,有时我会忘记地球上还有饥寒交迫的人。
当我分析暗物质和暗能量数据的时候,有时候我会忘记地球上有人正在因宗教信仰和政治理念的不同而互相杀戮。
当我跟踪行星和彗星运行轨道的时候,有时我会忘记地球上有的人不顾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恶意破坏环境。
当时读到这段话时,我深深为天体物理学家心系苍穹却又悲天悯人的情怀震动,久久不能平静。
很多人觉得这个设定过于理想主义,我觉得这正是惊艳我的地方--大格局。
当地球生存都出现问题的时候,人类关心的难道还只是今天的权利金钱和无限的欲望?当时间过去了70年,那时的人类在面对未来灭顶之灾的时候难道还在为人性一些自带的基础弱点互相残杀?
《流浪地球》还有一个非常宏伟的设定,地球从开始流浪到抵达最近的恒星家园需要分为五个步骤,2500年,持续一百代人!
当时看到这个设定扑通一下就给跪了,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眼光要长远,但是这2500年的设定真是太长了,也能从中感受到一些印在血液里的东西……
比如5000年文明……
比如天上有十个太阳,太热了?那就射下来九个。
山挡住了去路?那就祖祖辈辈无穷尽的挖山。
天破了个洞?就炼化石头补天吧~!
同样是描绘人类对洪水的记忆,西方人的版本是诺亚方舟,在神的帮助下活下来,中国人的版本是大禹治水,不服就干。
包括电影里地下城场景的设置、舞狮、经典校服款式、开车前的语音提示、去贝尔加湖畔钓鱼还不如吃重庆火锅,渲染出浓浓的中国气息,非常亲切。
科幻作品让我们站在宇宙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并且保持把眼光放远的态度~!如果你总是看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你总会觉得地球就是围着自己转~~。
人类需要科幻,因为我们需要希望和未来~!
最后,想贴卡尔·萨根(奈尔·德葛拉司·泰森的老师)在1996年一个颁发学位典礼上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我们成功的(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
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
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和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每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尘微。
地球是这个浩瀚宇宙剧院中的一个小小舞台。想想那些从将领和帝王身上挥洒出的血河,他们的光荣与胜利,只为了让他们成为这一点上一小部分的短暂主宰。
想想栖息在这点上的一个角落的人正在受着万般苦楚,而在几乎不能区分的同一点上的另外一个角落里,亦同时期生了另外一批人。他们有多常发生误解?他们有多渴望杀了对方?他们的敌意有多强烈?
我们装模作样,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错觉以为自己在宇宙里的位置有多优越,都被这暗淡的光点所挑战。我们的星球只是在这被漆黑包裹的宇宙里一粒孤单的微尘而已,我们是如此的不起眼--在这浩瀚中,我们从不会从任何地方得到提示去拯救我们自身。
……
一直有人说天文学是令人谦卑的,同时也是一种塑造性格的学问。对我来说,希望没有比这张从远处拍摄我们微小世界的照片更好的示范,去展示人类自大的愚蠢。
对我来说,这强调了我们应该更加亲切和富有同情心的去对待每一个人,同时更加保护和珍惜这暗淡的蓝点,这个我们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家……
如果你需要补一些硬科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