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父母的性格和感情决定了家庭是否幸福,其中直接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就是孩子。
人天生都有依赖感,特别是孩子,当有人为自己做主,不用动脑筋,这是多么舒服的事情,时间长了,孩子越来越不能够自己思考问题,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找爸爸妈妈解决,掌控强势型的家长非常乐意让孩子依赖他们,越发觉得孩子是离不开他们,令他们极有成绩感。掌控强势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方式都比较粗鲁和硬气,容不得孩子辩解或者自己做主,常常会训斥孩子的各个不是,搞得孩子怎么做都是不对,永远都是做的不对、说的不好,让孩子从内到外没有自信心,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懦弱?父亲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岁之前。如果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阳刚之气,变得点“娘”,而女孩会在无形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汉子。孩子很单纯,他们认为爸爸爱我,就会像妈妈爱我一样,花时间陪我,爸爸不经常陪我,那就是不爱我。爸爸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每周至少和孩子沟通两次,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有时也不妨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与家人每周运动或出行一次,增加与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机会。在无法陪伴孩子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经常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向孩子表达赞赏和爱,让孩子感受到时刻把他放在心里。爸爸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去爱孩子的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往往是力量和坚强的象征。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父亲应当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来自看到父母彼此相爱,特别是爸爸爱妈妈。而且,父亲用行动为孩子做出了爱的示范,孩子从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学习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如果父亲经常与母亲吵嘴,就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情绪不稳定。长此以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和心理失衡。
无疑,孩子的性格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开朗向上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和整日愁眉苦脸消极抑郁的父母养出的孩子能一样吗?
首先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就不一样。
孩子小的时候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有些事家长可以适当的替孩子做主。但是孩子大点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而不是你应该怎么样或者你必须怎么样,有些事情你可以放手让他试一试,或许孩子有更好的方法呢。一旦孩子养成依赖,过于听话,就会失去自我,没有主见,已经有人替我做主了,不需要再思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孩子也不例外,而家长会把孩子管的死死的,不许这个不许那个,也许孩子只是想玩会泥巴,虽然很脏,但他很开心,有什么比孩子开心更重要呢?有的家长脾气比较暴躁,看见孩子成绩不好或做错了事,就控制不住自己冲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得不到安慰和鼓励反而觉得很委屈,又不敢说,害怕打骂,越来越胆小怕事。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旦发现他们哭闹或不听话,就会说一些恐怖的语言来吓唬孩子,虽然短时间内能够迫使孩子服从,但却破坏了他们的安全感,恐吓难以让孩子心悦诚服,根本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这种“吓唬式”教育,高级亲子沟通师、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郑启涓表示,由于生存能力不足,越小的孩子越依赖成人的保护,对“抛弃”、“死亡”等越恐惧,便越容易被恐吓和威胁的力量所控制。一般情况下,孩子对于主动决定比“被迫”完成会更有动力,父母可多给孩子做主的机会。
家长从小对孩子大包大揽。无论孩子有什么需求都满足,有求必应。孩子在家里就是小皇上,所有人都得以他的意见为导向。另外对孩子的各方面过于担心,路上安全吗?在学校饿不饿?冷不冷?上学苦不苦?累不累?生活百般照顾,怕有一点孩子不顺心。当孩子在家里适应了这种环境,在幼儿园,学校,社会上,其他人是不会迁就你的。于是就有了压力大,逃课,逃学,甚至工作中躲避责任的情况。有的家长总是说自己孩子老实懂事听话。家长总在亲戚朋友,老师面前说孩子乖,老实听话。孩子就会慢慢适应你给他的这个人设。会慢慢放弃自己抗争或者自己的想法,潜移默化中,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跟孩子成为朋友,但是也应该保留作为父母的威严,很多事情应该跟孩子商量着来。当孩子不乖的时候多用鼓励法,切记不要随意打骂。一味贬低,搞得孩子惯于怀疑自己,既然“什么都做不好”,不做或许就是“更好”的选择,久之形成懦弱的行事风格; 很少支持,尤其当孩子面对绕不过去的困难时,家长冷漠忽视或袖手旁观,引发孩子强烈的无助感,再也无力迎战压力和困难。
天因素主要是父母甚至祖辈自身的基因的影响。在这里,主要是气质类型。气质是人在面对特定环境时的反应和行为模式,是无法随意改变的,往往伴随人的一生。但是了解孩子的气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更好的适应社会。后天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学校和同辈、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其中家庭中家长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让孩子形成懦弱性格,一种是溺爱型的家庭,一种是严厉专制型的家庭,还有一种是忽视型的家庭。
所以,帮助孩子更自信,需要父母用心和花精力去思考和行动:花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需要帮助孩子自己发展出基本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或者是其他的竞争力,这样是建立信心的关键;以及需要帮助孩子学习更多战胜“懦弱”的技能,多创造机会让孩子锻炼:比如帮助孩子结交一两个好朋友,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校园活动等等。
各位家长的行为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看了你会怎么做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