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的认知空间正在被数字化、比特化。最近几年来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场的成功让零售行业从业者感到恐慌,甚至一度宣布“线上已经完全剥夺了线下的生存空间”,可当你查看数据时会发现线上所占份额连跟线下“掰手腕”的资格都不够,更别说分庭抗礼了。真实情况从这些电商巨头的后续动作可窥见一二:2016年10月13日,马云和雷军在同一天提出“新零售”概念;2017年,刘强东提出了“新零售革命”,多家大公司涌进了新零售战场,阿里投资布局很多项目、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的演化还远未到终局。很多读者不太理解“新零售”是什么意思,接下来铜豌豆为您一一解读。
2
新零售的本质,是让消费者“想要就要,马上就要”。别看各大巨头们紧锣密鼓布局“新零售”战场,但真正要“开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蓄力量,这让我们有了缓冲的时间来充分理解和应用它。“新零售”看似是个新词,其实它一点也不陌生,它跟现在很多其他互联网的产品所追求的东西一样,无非就是“效率”二字,让货一点一点地“逼近”人,触手可及。有的一线城市核心区的家庭主妇即将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家里还要不要冰箱?从城市中心仓、到小区前置仓。有家创业公司甚至已经把超市开到了出租车上,完全不用担心想要的东西会过期。从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到楼下夫妻老婆店……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全面动员,人人都围绕“效率”在运作,让社会机器更快更高效运作。
3
这场关于效率的战争,还有更快的打法——在用户脑子里继续比拼效率,争夺认知高地。2017年,小米开了 210 家线下店,到2019年底预计总共开到 1000 家。以往不敢相信小米的利润空间可以支持开线下店,据说小米智能音箱售价只比成本高 1 块钱,几乎没有利润;出人意料的是,小米之家的平效达到了 27 万元/平米——就是每平米店面面积,每年卖出 27 万元的货。这个数字有多“恐怖”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全球排第二,仅次于苹果,这意味着小米线下店不仅可以盈利,而且相当可观。小米之家凭什么做到如此高的平效?雷军借用户的话道破天机:“进小米之家,可以闭着眼买东西。” 什么意思?对于大部分中产阶级,小米的产品是一种最节省认知带宽,最高决策效率的产品。小米“质量好,价格低,性价比高”的认知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以往人们买东西讲究“货比三家”,而当进入小米之家时已经默认小米的产品是行业相当低的价格,质量也过关,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工作人员,来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由此看来雷军的打法不是价格战,而是认知战!
4
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未来30年,互联网从有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2017年,传统产业的互联网转型焦虑,突然消失了,线下资源成了香饽饽,阿里、腾讯拼命争抢。所谓“互联网革命”,躲都躲不掉,根本不需要你转型,所有企业都变成了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已经是不可能回避的基础设施,所有企业都是在互联网这片土壤上发芽的。说到这里铜豌豆曾经听到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以前的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就像是一架老飞机加了个涡轮助推,动力更强劲;现在互联网就像是一台发动机,而企业就是它的外壳,不管外观如何变化,内部的动力系统都是互联网。这两个比喻充分说明了新旧时代互联网对于企业的意义,一个是辅助,而一个是内核。
5
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2017年有个热词叫“赋能”,也就是赋予能量的意思,被谁赋予怎样的能量?我们继续说,我们通篇在讲互联网企业肯定是被互联网赋能,但是互联网能带来什么能量一直是企业们最想明白的。跟不上时代变化会不会被淘汰?在比特化的世界,你只要做最好的自己,什么都不用担心。
6
新零售是世界比特化、数字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世界一直在变,但本质却不陌生,有两个趋势永远不变:效率会越来越高,分工会越来越细。只要你有专长,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会主动邀请你,不用急着出发,你终会“被抵达”。只要你握住比特世界的赋能之手,就能获得互联网基因,再无转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