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一座乡村学校的下课铃声响起,三年级教室的徐飞左顾右盼,看到班里同学走得差不多时,他才松了口气拿起军绿色的帆布书包起身离开座位。走出教室,他低头看向自己穿的鞋子,这是一双打着补丁的布鞋,原来他之所以要等同学们先离开教室,是害怕同学们看到他穿的鞋子而嘲笑他,其实他脚上的布鞋早就被同学发现,甚至有一些同学背地里对他指指点点。徐飞为了尽量不被更多同学发现,每节课后休息时间除了学校体操几乎只待在教室里,即使上厕所,也是快跑而去。
徐飞的家租在县城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青瓦平房里,在九十年代这是一个贫困县,县城地形是典型的山地地貌,道路陡坡起伏,街上几乎清一色的平房,经济在整个市里垫底。徐飞的老家离县城较远,小时候一直生活在乡下,父亲远在外地打工,母亲一直捡废品变卖。在徐飞八岁的时候,母亲才把他接到这里上小学一年级,县城里的小学收费较高,对于他们这种贫困家庭而言无疑是巨大压力,所以母亲选择了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村小学。和徐飞同龄的小朋友很多在读二年级,甚至三年级,徐飞在班里算是“大龄”学生。
尽管学校到家只需半小时,但徐飞一路疾走,依然觉得漫长的可怕,他害怕自己走慢了,路上行人会发现他穿的破旧布鞋,一路上他脑海里只想一件事:快点回家。当他回到家里时,额头早已汗水直流,他取下挂在墙上的毛巾,打了一盆水洗脸。
这时候母亲从外面提着装满塑料瓶的麻袋放在屋里,使得原本狭窄的房间变得更加拥挤,母亲用一块脏布抖了抖身上的灰尘,然后去厨房做饭,厨房其实就是租房后面的一块空地,用一些砖块垒起的简易灶台。
徐飞低头看着脚上的补丁布鞋,他犹豫着来到厨房,看着正在做饭的母亲,欲言又止,迟疑了一会儿后,他吞吞吐吐地说道:“妈,我.....这双布鞋穿了很久了,能不能......买双新鞋。”
母亲朝他脚上的布鞋看去,心里一阵酸楚,这双布鞋徐飞从一年级就在穿,如今已经穿了三年,“你不是一直想要解放胶鞋吗,这周末带你去买。”
徐飞一直很想要一双解放胶鞋,因为班里的男同学很多都穿这种鞋子,只有极少数同学能穿得起运动鞋,他不奢望自己能穿运动鞋,只希望能穿上和大部分同学一样的鞋子。听到母亲承诺这周末要买新鞋,只要再坚持几天,自己就不会受到同学嘲笑。
深夜一场雨把放在空地上的布鞋打湿,即使母亲早起做饭时发现后把鞋子放在灶上试图烘干也无济于事。
等到徐飞起床才知道自己没鞋子穿,虽说这双补丁布鞋让自己在学校受到嘲笑,但是起码能穿在脚上走路,现在连这双补丁布鞋都被打湿了,心里一阵慌乱,他该如何去学校?母亲有些后悔,应该昨晚就去给徐飞买双新鞋,现在才早上六点半,商铺都没开门。
母亲正在焦虑时,想起对面有户人家有个读六年级的学生,他连忙跑到对面轻声敲门,十分歉意地向那户人借了一双解放鞋子。
“儿子,这双胶鞋有点大,你先将就穿一天,等你放学回来,妈妈马上带你去买新鞋。”
眼下补丁布鞋被打湿,这双借来的胶鞋虽说稍微大了一点,但至少能穿着走路。吃完早饭后,徐飞穿上这双胶鞋前往学校,由于鞋子稍大,徐飞一路上不敢把腿抬高,一旦抬高,鞋子就会掉落,好几次走快,鞋子就从脚底飞了出去,原本三十分路程,他走了近一个小时。
到了学校后,一些同学很快注意到徐飞换了一双鞋,对于见惯徐飞穿布鞋,他们有些好奇,朝徐飞脚上打量。
“徐飞,你穿上胶鞋了,只是......这鞋看上去有点大。”
徐飞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这双鞋是借对面邻居家的,只好说这双鞋买大了,一直在家里穿,没在学校穿过。对于徐飞的解释,同学半信半疑。
终于熬到放学时间,徐飞这次没有等其他同学先走,而是第一个冲出教室,想到母亲答应他今天会买双新鞋,一路上他心潮澎湃,脚下像是踩着风火轮,快速奔跑回家,哪怕鞋子一次又一次从脚上掉落。
他回到了家中,母亲正坐在门外的凳子上分类废品,见到儿子回来,她放下手里的活,把废品放回屋里,然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儿子,我们去买新鞋。”
母亲领着徐飞来到鞋店商铺,挑选了一双合适尺码的解放胶鞋,徐飞捧着胶鞋,双眼放光,像是看一件宝物般欣赏打量,仿佛之前遭受的所有指指点点都烟消云散,他迫不及待地穿上解放胶鞋,在商铺里来回走动。
“穿着合适吗?”母亲问道。
“合适。妈,我就要这双鞋。”
母亲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把鞋子买下,把借来的胶鞋放在袋子里,让徐飞穿新鞋回家,她知道儿子等这一刻等了很久,看到儿子脸上满足的笑容,她内心有些愧疚,由于自己平时忙于挣钱,没有设身处地为儿子着想,想必儿子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
“妈,谢谢你。”
徐飞突然抱住了母亲,把脸埋进母亲的怀里,母亲低头朝怀抱中的徐飞看去,发现他眼角边缘挂着泪珠,闪烁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