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全新修订完整版》作者: [美]安·兰德

原作名: The Fountainhead


内容简介:

《源泉》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罗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作者简介 · · · · · ·

安·兰德(1905—1982),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小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全球累计销售近亿册。

安·兰德推崇理性,认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力倡个人主义,认为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张的社会,就不是理想社会。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美国,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

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去世,此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歌颂了人类的光荣,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有多大。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 我所一贯追求的,正是向这些为数不多的人致意。其余的人与我无关;他们要背叛的不是我,也不是《源泉》。他们要背叛的是自己的灵魂。”

#  华纳德最后那句话真是令人感伤。

#  单从小说上看,盖伊•弗兰肯和多米尼克•弗兰肯的人物塑造是失败的,故事情节也很生硬;单从哲学上看,安•兰德的个人主义缺乏层次和推演,对集体主义的理解也很偏激。但是当这样一种哲学观遇到这样一种载体,它们彼此成全了。

#  看最后8%的时候处于内心爆哭状态。这段三角关系里,GW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这当然是他咎由自取,也因为他不是个二手货,所以才会爱上那个人。最可怕的是,那个人还回了箭头,造就人生最大的例外。创作者和二手货的斗争贯穿始终,但是这结局太理想了,犹如捅刀,让我更沮丧——世界从来不对有自我意识的创作者友好,在当前不存在托黑这么高杆的反派的情况下,人类的“集体”意识仍然把他们导向了咯咯笑、假慈善和庸俗,以旁人的标准、观点去塑形自己,大多数人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要想让人类真正做到“自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 


贰:

托黑在没人的时候这样对洛克说:你为什么就不对我说说你对我的看法呢.

洛克淡淡的说:我对你没有看法.

这是一个代表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两者之间的对话.

很多人总是会习惯性的去在意别人的看法,无意中随从别人的评价,然后调整自己,以妨过后和大家不一样,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

我们一直都在这样的生活.

"我对你没有任何看法",是洛克一生的写照,他对别人都没有看法,因为这些人不关他的事.他活在自己的信念,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精神领域中.尽管这些人不断的给他制造各种难题,不让他取得工程,他取得工程又毁掉他的工程,他依然"对他们没有任何看法".

在他身上很容易让人想到超人意识.一个强大的意志,一个强悍的执行力,一个永不妥协不受影响的人生轨迹.

安兰德一生都在介导一种个体意思,一种自我主义.一种个人应该,并且也能够独立于集体意识之外的自由灵魂.没错我们一直说这是自私,一直说集体的是无私.然后一个真正自我的人,他本身就是一个无私的人.因为他自我,他所有的一切,他生命的源泉都来源于己,他不需外人外界的成全与肯定,他自有证明本身的能力与权利.既然他的所作所得与他人无关,那么他只是没有按照他人的意识去行事时,凭什么就把它定义为自私的人.

文中多次流露出作者对双方观点的陈述.最高潮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托黑对彼得说的那段控制世界的话,以及洛克在法院上的自我辩解.大概很多人会关注作为强大意识完美体现的洛克的自白,但是更令我们熟悉而又心颤的是托黑的那段坦白.

你要毁掉别人心中的上帝,不是把神殿里的上帝消灭掉,而是以一个平庸的灵魂代之放进神殿,让众人去信仰去追从.你要控制大众的审美追求,不是毁掉美的东西不让他们欣赏,而是把下三滥的,不入流的所谓艺术家捧上文化前沿,让那些艺术青年去模仿,去盲从.只有当大众的精神取向处于同一水平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才得以稳定,和平,井然有序.......所以他的敌人正是那些忠于自我,不需从外界获得肯定的"自私,狂妄,自大"份子.

一个忠于自我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没有人打败他们,是因为他的存在不需要靠别人的来证明.你为什么喜欢这副画,因为大家说好看.你为什么要从事这份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想获得,你为什么娶她做老婆,因为大家都说她是个好女孩....这一切看来正常自然,没什么奇怪之处.然而当你以这种思维去获得这一切后,有一天众人的口吻却产生变化了,你有信心保证你不会怀疑当初的选择么?只有生活的源泉来缘于本身的人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为世界是他眼中的世界,生活是他自主的生活.他是自己的掌握人,却成为众人眼中钉,尽管,他与集体之间并无直接的利益的冲突.矛盾来源于他对集体意识的无视甚至否定,既然每个人都这样生活,住方方的房子,走直直的路,穿漂亮的衣服说好听的话,你怎么可以不一样?一个不一样,就是对公众的公然挑衅.天才也不能成为其借口.

在很多时候,控制世界或是影响个人的因素要么是金钱,要么是权利.可是托黑却轻轻的跳了一个弯,也可以是思想.你不是让这群人无知,相反,他要他们有知识,懂追求,这样的话,只需要给他们一个无知的精神向导,那么整个群体所向所知所学也就成为无知.以无知为信仰,以无知为追求,就算你是天才又能如何?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想控制人类的思想,一种是政治家,一种是疯子.可是现在似乎不然,很多人在自觉中,却又不自觉的钻进套子成为别人思想的奴役.这个世界不缺少政治家,不缺少疯子,但是没人能真的控制人类的思想....然而人类的思想还是会受制于某种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对本身不认知........因为我们生来信仰同一种精神......至于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大家都是这么相信的,何错之有.

我想洛克的天才不在于他的建筑设计才能,而在于他对建筑对本身的坚持与信念.

当力量的源泉来自内心时,你也许会走得艰难,但你的脚步沉稳有力.因为你知道你走的每一步.

"你为什么就是不愿说说你对我的看法呢?"

"我为什么要对你有看法?"

什么时候我们能脱离别人的眼光而活.

看完这小说后我很想有些学建筑的同学们,把他的那几个著名的作品给画出来.这本书是为学建筑的人而写的么?当然不.为音乐,为电影,为各种从事个体创作与大众审美进行对抗的战斗者.

洛克让我想起海上钢琴师。不过不同的是,他成功着陆了。因为他不仅和钢琴师一样有着非凡的天份,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是到底在做什么,能做什么,所以,他不仅是智力方面的天才,在情商上更是满分!

你不一定会像什么格林斯潘一样看完后想从事建筑,但你看完后应该会想到一个问题:你也敢吗?


叁:

一、 庆幸这是本小说

    真的很庆幸这是一本小说,否则我不会读这样一本有901页厚,端起来可以当凶器的80万字理论之说,尽管它的销量好到已超过了两千万册。作者安.兰德被誉为美国精神的奠基人,倡导个人主义精神。这本《源泉》刚出版时,出版商嫌太长,她霸气地甩下一句:“你听过有人嫌弃《圣经》长的吗?”幸好这是一本有故事有情节的小说,不然我就要错过一本好书、一个厉害的作者和一种伟大的思想境界。

   《源泉》出版至今已有七十二年了,因此也有“世纪之书”的美称,然而这个社会并没有因为这本书而变好许多。绝大多数人生来就是“二手货”,依然活在公众舆论的牢笼里,活在“富二代”、“白富美”、“穷屌丝”这样的标签下。

二、 都以为自己是洛克,其实是吉丁而不自知

        洛克是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建筑师,人格近似于神而不似人。当然,他并没有好到普度众生,相反他自私到一心专注于建筑。一个真正热爱工作的人,不会去想用什么东西来赢取老板的认可,讨同事欢心。所以他的能力不是被任何人喜欢而得的,却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我们都容易对这样的人心怀敌意,为他的骄傲、冷酷和不易交流。所以洛克大学没念完就被学校开除了,因为一份设计作业太前卫不符合大众审美,教授再三教唆他改动他都强硬的坚持自己的理念。后来在弗兰肯建筑事务所工作期间,也为了同样的理由被解聘。不过,他可以接受当枪手,帮人们设计很多的高楼大厦,哪怕设计名单上没有他,只要是不动他的图就都可以。他只按自己的方式来工作,甚至不惜烧掉一栋刚为政府建成的大楼,原因是那些官员那些商家为了挂上广告牌而擅自改了他的设计。哪怕只动了一个小角落,对于洛克来说都是不允许的。这个插曲便是这本书酣畅淋漓的致高点。

而吉丁呢,他是洛克的同班同学。他以最好的成绩、最高荣誉和奖学金毕业,毕业后直接进入最好的弗兰肯建筑事务所工作。吉丁就是那种知道老板喜欢听什么、清楚每个同事的弱点,然后凭借着那套人际交往术玩转职场,步步高升的人。可是,他真的懂建筑吗?“假如有人告诉他说,那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或者最丑陋建筑物,他恐怕两种观点都会赞同,他并没有把握。”但是他知道洛克懂,一开始还只是向洛克请教,之后让他帮忙修改,到后来直接让洛克帮他设计,他再按照自己的风格照抄一遍。可是,那时候他已经被所有人冠名“最出色的设计师”,这种荣誉被推得越高他越是相信自己真的那么厉害。有时候,他还一边享受着从洛克那偷来的果实,一边在心里暗暗嘲笑洛克的落魄。其实,他也害怕洛克有一天可能会崛起,所以在洛克消失的某段时间里他依然监视着洛克。

小说里,洛克两次被告上法庭。一次是被人设了圈套,还有就是炸毁大厦那次。两次审判,吉丁都是以正方证人的身份出庭。吉丁第一次在法庭上言辞凿凿的控诉洛克上学被开除、工作被解聘都是因为不懂建筑,也不配建筑师的职称。就跟面对吉丁之前的十一位证人一样,洛克面无表情的回答法官:“没有异议。”是何种坚定才足以支撑一个人不去抗诉别人的诽谤啊!在那之后,洛克有一段时间不再设计房子,而是到各个建筑工地、矿场当工人做体力活。每一次的被解雇,朋友们都替他着急到不行,只有他自己无所谓的说:“再找一个同样的老板,一直干到同样的事情发生吧。” 

       吉丁的第二次出庭作证时,他已经从那些所谓的掌声和荣誉摔下来了,他终于对自己坦白:“我最出色的项目就是洛克为我设计的,我所承建的第一幢房子也是洛克设计的……”除了对自己的失望,洛克的原谅也是对他最致命的一击。他曾经对上帝祈祷:“让他拒绝我把,那样我就有权恨他,直到我老死的那一天,别让他见我。”

       吉丁的爱慕虚荣耍手段并不是出于自私,而是没有自己。他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像洛克从始至终都爱建筑。他想要的不是成功,而是被人认为成功。想想,我们写论文时是否有过从百度贴上东拼西凑而来的经历,我们对作弊拿到的高分往往并不自知,我们都爱拿别人的夸奖标榜自己的能力。当领导、客户向你提出要求时,我们只懂得顺从,并不尊重作品。哪来的勇气自我感觉像洛克一样充满了创造力,其实只是擅长复制的吉丁。

      直到最后,吉丁才发现自己喜欢的是美术而非建筑,当他拿着几幅满意的画作给洛克看时,洛克说:“可惜晚了。”这个画面,安.兰德只用了短短的两句话描述,对我的冲击却很大。我们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呢?如果你的工作带给你的不是快乐,无疑就是拴住双脚的镣铐,是自己为自己判了刑法。

三、这个社会并没有在变好

      我说这个社会并没有在变好,是因为像埃斯沃斯.托黑这样一直制造公众舆论的大评论家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已经到了一个沸腾的新媒体时代。在小说里,正是托黑的言论主导着洛克和吉丁的好与坏,左右大众的审美。在小说的开头,他被刻画得像圣人一样,被大家喜爱。做各种帮助他人的事,而不敛财,甚至日子过得相当清贫。当地位稳固之后,他自己亲口说出他想要更大的权力。他就是靠着掌握人性的弱点,捧红吉丁打压洛克。洛克被诋毁不懂建筑时,批评他的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根本没看过那座被批评的斯考德神庙。他们不会关心神庙真的很丑吗,他们会在意的是大多数的其他人认为神庙丑吗。别鄙夷,很可能你就是这样人云亦云的人,不敢有自己的观点。

       的确,新媒体推动了人们的言论自由,更多表达的权利。可那并非真的自由啊,多少人是为了朋友圈漂亮、点赞数多、拉人气而使用这些平台。以至于,怀疑的人也在与日俱增,有时候官方确实在报道一件好事,却被沦为炒作之说。反而是那些标题党文章和断章取义的八卦疯一样的在传播着。洛克对他的朋友华纳德说:“如果这只小艇要沉了,为了救你,我会放弃我的生命。并非因为那是一种责任,仅仅是因为我喜欢你,出于我个人的理由和标准。我可以为你去死,但我不能为你而活。”再看看如今的社会,“就连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都变成了备受争议的热门话题。古时,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河边救了一个落水之人,被救之人送了他一头牛作为答谢。孔子大赞他这种接受回报的行为,因为别人听说后就会勇于救人了。当我得知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替子路捏了把汗。幸好他没有生在现代啊,否则肯定要被网友批名师学徒为了好处而救人,绝对又是一个头条。

       回到小说里,洛克的最后一次审判。《纽约旗帜报》的创办人华纳德称:“这是一次由公众舆论所决定的审判,我们还没有举行听证会就已经判他有罪了,是我们想让他有罪。”我想起国内的一部小成本电影《十二公民》,改编于美国的《十二怒汉》。政法大学模拟西方法庭审判一名富二代杀父的案件,十二位家长扮演陪审团,只有他们十二个人一致认同富二代有罪或无罪,做律师的孩子们才能通过考试。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先入为主的判定富二代有罪,只有一个人认为无罪。反正案件是模拟出来的,我就暂且不讨论了。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再一次说明了,在这个苟同的社会里,“求同存异”中的“异”太重要了。因为,那个“异”往往才是来自内心的真实判断,是理智的声音。

四、 其它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

       小说里也谈到一些爱情。只有两个女人出现过,一个是凯瑟琳,她的出场其实并不多。

       吉丁为了事业放弃了他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他说三天后要娶她,说这话的第二天就和另一个女人多米尼克。关于这个女人,就跟美剧里我们看到的上流社会的女人一样,结婚、离婚、再婚并不稀罕。她便是牵引了吉丁、洛克和华纳德的那条引线,书的结尾就像别的言情小说一样,她和洛克始终走到了一起。

     除了这些,我很喜欢这本书接近尾声的部分。托黑、多米尼克、华纳德还有洛克,他们之间彼此的对话,就像一篇又一篇的演讲,精彩绝伦。包括洛克最后在法庭上陈述的话,这些话涵盖的正是作者安.兰德个人主义思想的体现,全书的精华所在。

五、写在最后

     “有人到处行骗,谎话连篇,却打着人格高尚的幌子。他知道自己是不诚实的,可是别人觉得他是诚实的,而他因此从中得到自尊,二手的。”这也是书里的一段话,我想在最后用它来提醒自己,自知而为。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正如这篇洋洋洒洒的文字,只是我个人的读后感,绝不是点评。我会推荐这样一本好书给大家试着阅读,但不是我说它好就真的好,也不是大家都说好才好。真正好的东西,只要存在着,就是好的。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本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请自觉投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76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5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32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9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9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1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8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7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14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8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3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5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80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9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