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今吟】(六二)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名片】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其刚正志高,仕途坎坷,后隐居鹿门山,与王维合称为“王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首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对老友的怀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中的日光,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慢慢升起来。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更加怀念起故友,不禁整夜苦苦思念,在梦中相聚一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开篇遇景入咏,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忽”、“渐”二字,运用之妙,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一快一慢的感觉,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则表明“南亭”傍水。三、四句写沐后纳凉,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来自身心的快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五、六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恰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七、八句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末尾两句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诗中不但写出夏夜避暑南亭、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闲情逸致,同时也写出了来自身心两方面的惬意和快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写景状物细腻入微,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表达了“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的境界,给人一种清闲惬意之感;语言流畅自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名句品读】“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