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开头先说一个人吧,我在人人网上加的一个男生 姑且叫他B
一个高中混迹音乐节的学生,马丁琴,马丁靴,不可一世的发型,桀骜不驯的烟,学了一年吉他开始创作。创作的歌无非就是那个旋律,运用的和弦无非就是C,Am。 F,G 1645的和弦走向,他的创作有个特点,每句歌词不离“故乡”“远方”“姑娘”“忧伤”,然后绞尽脑汁,再从大脑歌词库中找词把他们串在一起。注册一个网易音乐人的名号,上传的当然是手机录制的作品,也不用找人设计专辑封面,找一个后现代的图片套上给自己打一个孤独的标签。两首歌开始走穴,一个又一个酒吧,一个又一个舞台,一个又一个妞。
到现在他又写了很多歌,听了一些后也就不再关注了。
那些所谓的民谣诗人大概可以分成两个流派。既在地下通道唱歌又住地下室歌词充满鸡汤类理想的可以叫做“进京派”。那些在丽江流浪对妹子无病呻吟的歌词的叫“流浪派”
两派都有不同的受众,但是两派都会给自己打上所谓的“民谣贴地气”来遮羞为了词曲押韵简直是丧心病狂,编配,后期(大部分都是上传手机录音)唱功都是不行,拼命往民谣圈里挤。而有些公认的民谣音乐人却在拼命往圈外面跑,并且很反感自己的音乐被人归在民谣里。为了摆脱民谣音乐人这个称呼,不惜做一些听众们并不买账的反常的音乐。
不可否认,现在音乐市场变好了,但是观众不少开始饥不择食了,而饥不择食的原因许多是初中高中开始缺乏了基本的艺术课程和艺术鉴赏能力。
大众化的,别人说好就是好。小众化的,别人不听的自己听的,就是好。
于是音乐人雨后春笋的出,成了消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