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总结

1. 当你不是资深用户怎么办?

如果你不是资深用户,就很难了解核心用户的需求以及行为路径,以至于在迭代产品功能过程中无法做到产品需求和用户需求的“一致性”。这个时候只能到用户中去,让用户教育你

2.安全必须第一吗?

产品都不是完美的,当产品处于稳定期或者“可控范围内”不要为了1%的用户去影响99%的用户。

3. 要数量还是要质量的问题

主要取决于产品所在周期的哪个阶段。产品处于“探索期”“成长期”的时候,更注重拉新或者新增用户。前期是探索方向的重要时期,用户量是必须保证的。
在产品“成熟期”“衰退期”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用户流失率”“用户留存率”。通过与运营的配合,使用运营方式手段,用“短期价值”“长期价值”留住客户。

4. 职业不同关注的timeline也不同

产品运营关注的目标不同,运营关注一个月的数据,而产品关注的是长期发展。销售关注一个月的数据,运营关注的是3个月。

5. 产品设计的关键

用户、场景、需求,务必时刻牢记,不可偏离。

章节总结.png

产品各个时期的特点:
探索期:产品刚起步,还不完善,经常变,流程还未定型,少量竞品出现。

成长期:产品关键功能固定,产品形态相对固定,大量竞品出现。

成熟期:产品基本完全定型,开始开拓新的延伸产品,竞争环境恶化。

衰退期:产品很长时间没有大动作,用户活跃下降,竞品主导市场。

章节总结.png

探索期:快速验证,小步快跑,整个产品都在做MVP,少上功能,迭代核心功能(并非一味推广),关注活跃指标。

成长期:辅助运营,短平快,慎重上新功能,对新增功能做MVP(新思路,不只是对产品做MVP,还对功能做MVP),关注留存指标。

成熟期:重点做商业产品,后端产品是成败的关键(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关注业务层面,如何变现成为产品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提升运营效率,关注活跃、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等指标。

辅助阅读:后端产品和前端产品的区别在哪

衰退期:帮助用户更好地转移到替代产品,简单来说,这个时候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变换的需求,建议在出现这样趋势的开始就着手计划新产品。

章节总结.png

探索期:用户不了解,不信任,增长慢
运营:地推,拜访。

成长期:少量用户口碑推荐,具备快速增长的趋势
运营:补贴,活动、邀请。

成熟期:大量用户使用,推商业产品导致少量核心用户出逃,新用户获取困难
运营:提升活跃

衰退期:核心用户出逃,转移到竞品中。
运营:???

明确产品生命周期可以从更宏观地层面上来把握产品当前的状态,根据不同的状态制定不同的策略非常考验产品经理的能力,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