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是智慧近乎于妖的存在。历史上的诸葛亮,忠心刘备,最大理想是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奈何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成为托孤大臣,辅佐蜀汉第二位皇帝刘禅。刘禅逐渐长大,诸葛亮并未还政于他,不是诸葛亮不想,而是他不敢。
诸葛亮刚接过朝政大权时,属于临危受命,那时的蜀汉是个烂摊子。蜀汉丢失了荆州,又倾全国之力征讨东吴,结果却是惨败。蜀汉国力大减,人心不安,士兵数量急剧下降,蜀汉需要一个能治理天下的人来主持,这个人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在蜀汉,善于理政,经过几年治理,蜀国渐渐恢复元气。所以,诸葛亮不敢放权。
蜀汉政权下,不同的阵营,不同的政治集团和派系,相互牵制和争斗,让诸葛亮不敢放权。刘备的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就和诸葛亮很不对路子。刘备在世时,还能调和二人,刘备一走,二人矛盾频发。诸葛亮在汉中准备伐魏,想调李严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辞不去。
李严还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他要做巴州刺史,诸葛亮当然没同意。这是刘备去世了,刘备若还健在,李严还敢这么做么。
刘备是在征东吴后去世的,东吴虽不是直接原因,也是间接原因。诸葛亮掌持朝政后,并未选择给刘备报仇,而是发动北伐,先攻打曹魏。当时有不少人反对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只有把握住权力,才能压制住反对声音,才能坚持北伐。
诸葛亮北伐时,李严负责运送粮草,以粮草供应不上为由让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答应撤兵。诸葛亮撤兵后,李严却上书刘禅:粮草充足,诸葛亮却撤兵,是在延误战机。诸葛亮将李严的原本书信呈递给刘禅,李严理屈词穷,只能磕头认罪,贬为庶民。
蜀汉不仅有内患,还有外患,曹魏和东吴的实力都强过蜀汉。北边曹魏虎视眈眈,东边孙吴不怀好意。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严重,诸葛亮不得不事必躬亲。诸葛亮不敢还政于刘禅,还在于他不放心刘禅执政。
刘禅有一定的能力,但他不像刘备是在马上打下的天下,怕刘禅亲近小人,而败坏朝纲。诸葛亮病逝后,刘禅宠信太监黄皓,导致朝业荒废,接过军权的姜维都不愿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