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颜色的产生
二、RGB模型与CMYK模型
三、为什么打印用CMYK模型,电子显像用RGB模型?
四、参考
一、颜色的产生
光是色彩的重要来源,没有光就没有色彩。三棱镜实验证明白色的太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那么问题来了,你走在街上看到的红红绿绿各色的物体是怎么来的?
举几个例子:你看到了一个电视机上面是一片调试的红色,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姑娘,和一个红色的玻璃窗,那么这三个红色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电视机的红色画面很好理解就是电视机荧幕发出了红色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对应RGB模型;
然后,看到红色的衣服,其实衣服本身并不是红色,而是这种材质反射出最多的红色光到你的眼睛里,,对应CMYK模型;
最后,红色玻璃也就是吸收其他颜色的光,透过红光到你眼睛里。
我们平常听到的色光三原色,就是R(红)、G(绿)、B(蓝)这三原色,而平常说的色彩三原色其实是C(青)、M(品红)、Y(黄)这三原色,但有时候不严谨的说法也称色彩三原色为“红黄蓝”,这其实是错误的叫法,因为这里的“红蓝”并不等同于色光三原色里的“红蓝”。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这两种色彩模式的原理。
二、RGB模型与CMYK模型
2.1 RGB模型(加色模型,发光系)
RGB模型将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光(且三原色的红绿蓝不可能用其他单色光合成)。广泛用于在电子系统中检测、表示和显示图像,比如电视和电脑、手机等。
2.2 CMYK颜色模型(印刷四分色模式,减色模型,吸光系)
印刷四分色模式(CMYK)是彩色印刷时采用的一种套色模式,利用色料的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共计四种颜色混合叠加,形成所谓“全彩印刷”。四种标准颜色是:
C:Cyan = 青色,常被误称为“天蓝色”或“湛蓝”
M:Magenta = 洋红色,又称为“品红色”
Y:Yellow = 黄色
K:blacK = 黑色(此处缩写使用最后一个字母K而非开头的B,是因为在整体色彩学中已经将B给了RGB的Blue蓝色)
三、为什么打印用CMYK模型,电子显像用RGB模型?
显示器是一种自发光的装置,根据人对颜色感受的产生原理,它只要用红绿蓝(RGB)三种颜色按不同比例配比,就能不同程度地刺激人的三种感色细胞,产生各种颜色的感觉。但自然界的万物(包括印刷品)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光线。以太阳光下的物体为例(因为太阳光是全色谱的,也就是说包含了全部波长的光线),如果一个物体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吸收了大部分波长的光线,只剩下了能够使人感受红色的光线。用三原色模型来说就是它吸收了蓝光和绿光,反射了红光。
如果打印或者印刷用红绿蓝(RGB)三种油墨的话,那么其实每一种油墨是吸收了两种颜色反射一种颜色。如果只要得到RGB三种单色,这没问题,单独用一种油墨就可以了;
但如果要产生其它颜色问题就来了:按理红光加绿光会产生黄色,于是我们把红墨和绿墨加到一起,其中红墨会吸收蓝绿反射红,绿墨会吸收红蓝反射绿,两种墨加在一起把蓝光都吸收了,但红墨反射的红也被绿墨吸收了一部分,绿墨反射的绿也要被红墨吸收一部分,这样虽然可能还剩下一部分红绿组成黄色,但必定颜色很暗淡。所以说如果用RGB的油墨,由于每种油墨对RGB三原色都是吸收两种反射一种的,用的油墨越多,对光线的吸收就会越多,这样就很难印出明亮的颜色。
那么我们换一种思路,使得每种油墨吸收一种反射两种呢?这样就得到:只吸收红反射蓝绿的油墨就是青色(C),只吸收绿反射红蓝的就是品红(M),只吸收蓝反射红绿的就是黄色(Y)。这时,如果把青墨和品红墨相加,蓝色不被两种墨吸收所以反射最强,红色可能被青墨全部吸收或吸收一部分,绿色可能被品红全部吸收或吸收一部分,但无论如何,蓝色是不受影响的,这样就可以得到更亮的颜色。
如果你被绕晕了,那就说得白一点:当两种油墨混合,如果是用RGB的油墨,把该吸的颜色都吸了,但把该反射的颜色也被两种墨互相吸收抵消了一部分;如果用CMY的油墨,不管两种油墨互相吸收抵消了多少,起码第三种颜色是不受影响的。
综上可以看出,相较而言,采用RGB油墨得到的印刷品会更暗,采用CMY油墨可以得到相对更亮一些的结果。光还是一样的光,把暗变亮是不可能的,把亮变暗就容易了,加一些黑墨(K)就行了,这就是打印和印刷采用CMYK的原因。当然,上面都是按最理想的情况讨论的,只是为了说明用CMYK不用RGB的逻辑思路,实际情况还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四、参考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76536/answer/15338365
【2】https://zhuanlan.zhihu.com/p/4290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