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自己是个不招人喜欢的人,强烈推荐读一读这本书。
一开始可能有点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我将它理解为,很可能自己就是“地下人”而不自知。这本书带来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机会。
《地下室手记》中的无名氏主人公是个四十岁的退休八品文官,他智力发达,善于思考,常常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书薄薄一本,很快就能读完,但是迸发出的能量是强大的。这也是打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把正确的钥匙。
“除了阅读,我无处可去。”无名氏主人公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躲进“一切美和崇高”之中。”他说出这样的话时,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作者在创作这虚拟的故事时,一直到所有景象被揭露无遗为止,最后让读者们各自去领悟。
一个普通人会因为沾上尘垢而感到羞耻,而影响则因为太过高大,不至于完全被污垢玷污,所以沾上点尘垢也无伤大雅。
主人公力图确立自己的个性,确找不到正确的途径,甚至连自己的身份都无法认同,整本书都贯穿了他对“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的苦恼。个人无法找到在集体生活中的归属感,从而导致认同无法完成。
阿兰·德波顿谈道:“与古人或其他地域的人相比而显现出的富裕,并不能长时间地使我们开心。只有同那些一起长大的同伴,熟悉的朋友,或是在公共场合与那些有认同感的新知相比较时,如果我们拥有和他们一样多或更多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理解了身份认同和焦虑的概念后,主人公的那种言语粗鲁,又无休止地为此担惊受怕,请求原谅。那种天不怕地不怕,与此同时又阿谀奉承。主人公才华出众,然而无法合群,因此长久的与人隔绝,不懂人间情爱,与真爱失之交臂,最后也只能为了自己的“安宁”,独自一人最终躲进地下室里。
“人类所有的问题,似乎的确就在于,人无时无刻不在向自己证明,他是人,而非管风琴上的销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