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次接触简书,是通过“师父”。
而“师父”是大学时在郑大贴吧里因为写文认识的。他是计算机专业的学长,但文笔非常好,尤善小说。当我初次知道简书的时候,他已经是网络签约作者了。
我是尾随在尘土里自愧不如的的文科生。
我向“师父”虚心求教怎样玩转简书这个平台,他也曾给我很多中肯的意见:给自己设置一个读书计划;多关注好的作者作品;多互动多推广;了解读者的喜好,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坚持日更原创;提高版权意识;创建微信公众号多平台运作……
他的话句句良言。当时抱有的初心,不过是因为喜欢所以关注,因为进步所以坚持。就是这样简单的心,也曾让失落和迷茫击退。
2016年暑假,我开始在简书发文,热闹的夏天容易让人狂热。当时我没有粉丝,唯一的观众就是我的空间和朋友圈里的老友们,得到他们的鼓励,更坚定了我的做法。
于是,很多朋友给我的动态点赞,甚至很多朋友也注册了简书关注我,仅此而已,真正爱文学,有时间爱文学的人毕竟所占比例甚少。
我的文章都来自于自身经历,慢慢地,就开始得到朋友圈的质疑:姑娘,你真的决定这么写下去吗?没有人想了解别人的故事的!是的。我只是想写文,恰巧素材来自于自己罢了。
事情继续发酵。暑期过后,我转入另一所学校任职,对于新环境的陌生让我栽了大跟头。学校里卧虎藏龙,很多满腹经纶的老学究们早已成为标杆性的人物,默默无闻但大家心知肚明。我的到来,无疑是冲撞了阴阳和谐的突击分子,这让很多人开始酸言酸语。平时自诩文学泰斗的老书记,对我实施捧杀技,人前夸我新秀,人后埋汰我狗屁。我甚至听到了女副校长对同事说我写下去要死人啊。
虚伪的领导们没有给予我这个职场新人任何的关怀,那一刻,我再不敢真心倾负。而后,学校里的几桩黑色案件更让我徘徊在文字边缘,我不敢动笔了。
搁浅了一段时间的我,阳光洒不进来,暖不了我冰冷的情绪,就连月亮也来欺负我长夜无眠。
十年长跑的爱情,曾是我以为最美好的幸福,也在这一年动荡不安,我的世界里一下子只剩下兵荒马乱。那些日子,白天连轴转的让自己劳累,晚上就在孤单冷清的宿舍里忧伤。三楼只有我一个人住,空荡荡的楼道里,连回音都是悲戚的。
大概,这是我最灰暗的一年了。我简直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汉字似乎也无法浸透我的内心世界,逆流成河的悲伤没过我的头顶,无法呼吸,无力反抗,有时憋闷不住地扑腾两下,想想又罢了,还有什么想念值得留恋。
2017年我终于从生活的夹缝里喘口气,无论哪一方面,我都把自己活的像个人样了。于是,我又重新审视我的写作。
我仍是觉得文字里有灵魂但是没生命,就开始给自己充电,打算充满电再上路,也许会走的更远。
2018年,年龄成为了矛盾的漩涡,事业必须跳板,婚姻必须考虑,家庭还有重任。背负的越多,走的越艰难。
心灵都在匍匐前行,身体又怎能抬得起头!我给自己一年的调整时间,让生活有不一样的改观。
如今,我做到了卸任,压力被分割,心灵又开始上路。
我开始坚持日更。文学最大的驱动力,到底是读者还是简书钻,我已经弄不明白了。只知道,从最开始的“你好,互关”演变到如今的“点赞,赚钻”,我都在默默地做自己最初的事儿,写写看看。
也许作为简书的一员,仍然在万以外徘徊,甚至吐泡泡都不露水面,正如时光的推进,生活的日上,我也会让自己的简书开出一朵低谷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