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第六步:普通进士的工作分配问题!
被“点翰林”的进士进入翰林院学习,未能点翰林的进士怎么办呢?
直接分配工作,不含糊!
这些人在考试之后就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分别授以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官职从正6品、从6品,正7品、从7品到正8品不等)等职。
对于以上官职,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低:我经历了层层考核,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终于成为了光耀门楣的大“进士”,结果就干了个小小的7品县令?
点了“翰林”的进士们都可以在京为官,而我们这些没被点到的,就只能外放当地方官?
明显歧视我们嘛!
其实不然:大清朝因为奉行“薄俸”政策,那些被点了庶吉士的在京官员虽然明面上是“京官”,手眼通天,但是他们的工资却非常微薄,微薄到根本吃不饱饭的程度,所以大家其实都希望能放“外官”,就是从“京官”转业到地方,干一些实差。
地方官虽然俸禄也比较低,但是有“养廉银”收入几乎是自身工资的10倍。
另外天高皇帝远,有很多陋规可以钻空子,金钱自然滚滚而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是说说的,而京官如果仅仅依靠工资,一辈子也挣不到10万雪花银。
所以综上:被“点翰林”的庶吉士虽然非常荣耀并且未来的官运会好一些,但是短期来看生活非常清苦,没个10年8年的熬不出头;
而外放县令的这些“老虎班”进士们,则马上可以有不错的经济收入,迅速改善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虽然远期看“官运”比京官略逊,但是短期收效更快。
所以“京官”和“外官”就是一个事情的两面:一面是远期利益,一面是近期利益,至于哪个好哪个坏就因人而异了。好了,说到这里,所有通过会试的“进士”们最终的出路,都已经交代清楚了,整个科举考试的过程也就圆满结束了!
科举最终劝诫:不要作弊!
有人说:既然科举那么难,我动点歪脑经吧,看看能不能混进去?
还真不能!我们只说一点你就明白了:抓住了会杀头,不是杀考生的头,是杀主考官的头!
这点就非常奏效:如果杀考生,估计你也杀不完!
换成杀考官,就简单多了:考官也是好不容易才考上进士的,如果因为自己监考不严或者营私舞弊得到的那点蝇头小利而被杀头,那犯罪成本太大了!
关于科场舞弊的案子,后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人物:柏俊!
当时的柏俊已经官居一品(大学士),但是在乡试中,因为考场舞弊,最终被咸丰帝一刀剁了,一个在朝廷混了好几十年的一品大员,就因为一个小小的“举人”考场舞弊就直接被杀掉了,虽然背后有人使坏(到时候我们再扒),但也足以说明当年科举考试执法之严格!
看完这些,就想问问:科举考试艰难吗?
科举考试残酷吗?能理解范进中举时的心情了吗?
还觉得自己能上个二本就算天之骄子吗?
对于古人的行为,我们如果不能理解,那么至少应该心存敬畏!
用一个老进士的诗作为结尾:
登科后
作者: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孟郊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中进士之后依然郁郁不得志,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四十六和六十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