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

2022年1月25日星期二

在外地工作多年,生活、工作以及与人沟通凭借的都是普通话。偶尔在什么地方听到一两个人说家乡话都觉得十分亲切、温暖。

在工作中偶尔会遇到带有“乡音”的普通话。耳朵会特别敏感,就会忍不住好奇地问“你是湘西人?”一般都能够得到肯定的回答,然后互相了解,瞬间心灵的距离就近了,有时候尽管没在一个区域里工作,也很少联系,但是只要一见面,依然觉得很亲近,还忍不住要说上几句家乡话。

过年返乡,感觉如鱼得水,不论走到哪里,听到的都是家乡话,似乎人与人之间很容易走近,更容易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包含着一份对人的友好和善良—这是离开家乡到另一个城市生活多年之后,深切感受到这个小县城所具有的淳朴民风。

过年返乡,家乡话也是一种硬通货,购物不用怕欺骗,讲价更是很熟溜,沟通更是无障碍,旅游还可以免门票……“乡音无改”,是刻意不愿遗忘的家乡印记,更是根植于骨子里的家乡亲情。

语言寄托着乡愁,语言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最后一课》写了德国占领法国就严禁上法语课,想从语言文化上消除根基。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占领台湾,全面进行皇民化运动,开始禁止说中文,要求全民学日语,进行去中国化活动,以此手段达到完全统治目的。可见,留住乡音,就是留住文化,留住永远的故乡,留住文化的根基。

坚持“乡音无改”,坚持让自己的孩子辈、孙子辈学说家乡话,一定是吾辈的责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可还记得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
    一笔一针一江湖阅读 1,155评论 6 2
  • 前天学校举行赛课活动,我参加了。 我讲的是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课的有学校王校长、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
    林飞鸿阅读 580评论 0 5
  • 2018年2月15日 周五 一路晴朗 离家多年,很少说老家土语,有时候,朋友打趣让我用家乡话念句什么,我竟是...
    阿萝Umeko阅读 982评论 3 6
  • 回乡偶书 贺知章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贺知章(659~7...
    古诗新读阅读 676评论 0 2
  • 大学毕业时,风华正茂,离开家乡,一路南下谋生计。多年漂泊在外,一年难得回家乡一两次,不用到两鬓苍苍的年纪,回到家乡...
    死侃脑壳的老妖婆阅读 839评论 39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