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天时间读完《如父如子》,想说几句。
这本书讲了日本的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在某一天突然得知自己养了六年的儿子不是亲生的之后,一系列心理反应和所采取的行动。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本书讲了一个“父亲”成长为“父亲”的过程。
1、父亲是属于工作的
书中的父亲良多,是一个工作狂。和大多数男性一样,背负的养家的压力,努力工作,事业有成。
他有多忙呢?
妻子绿生产时,他无法陪在身旁。
绿生产失血过多,他因为来不及赶到,是岳母签的知情同意书。
平时和妻子的交流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时候良多都是一个人待在书房里。
对于儿子庆多,他更是陪伴极少。
庆多入学考试面试时,校长问庆多最喜欢的两个季节,庆多没有丝毫迟疑的回答“夏天和冬天”。
但校长接下来问,“今年夏天去哪里了吗?”庆多却先是露出迷茫的神情,迟疑一秒后回答:“......夏天,跟爸爸一起去露营了,还放了风筝。”
这本来是温情的一幕,但回家路上良多却问庆多,为什么要这么说。
庆多的回答是:“补习学校老师让我们这么说的。”
灿烂的一幕瞬间失了颜色。
太多父亲们身上都有良多的影子。
背着家庭的重担,努力向前,甚至不敢停下喘口气。生怕稍有不慎,就被他人替代了。
他们深信,物质条件是优质生活的基础,为了让家人住的好一点、吃的好一点,他们埋头打拼,将亲情暂时搁置在一边。
2、原来儿子不像我,是“血缘”出了问题
在得知养了六年的儿子庆多不是亲生的时候,良多的心理很复杂。
他开始害怕面对庆多,先是努力在庆多身上寻找自己和妻子的影子,这种感觉足以让他心力交瘁。
然后他责怪妻子,为什么非要跑到那么偏僻的乡村医院去生产,为什么身为母亲连自己的孩子都没认出来。
最后,他悟出了一点,原来儿子处处不像自己是“血缘”的错。
对于亲生儿子的养父母一家,良多是一点都看不上的。
在他眼里,对方行为粗鲁、没有礼数,养父和养母都没有“正经”职业,经济条件令人堪忧。
所以,良多又悟出了一点,自己的亲儿子琉晴之所以那么没有规矩是养父母“家教”的问题。
在和亲生儿子琉晴接触的日子里,良多依然是那副严肃、冷静的样子,因为他早已习惯把所有情绪隐藏起来。
良多对琉晴的强势、任性非常不满,却又觉得这点特别像自己,内心矛盾至极。
在单位上,他害怕成为被议论的对象,害怕这件事影响自己的工作;
回到家,他也不知道怎么和琉晴相处,因为教育庆多的那一套在琉晴这完全行不通。
每天,良多都在煎熬中度过。
3、爱你,哪怕我们没有血缘
书中有两段对话特别耐人寻味。
①在一次两家共同的旅行中,养父雄大招呼良多去陪孩子们玩,但被良多拒绝了。
雄大建议良多要多挤出时间陪孩子们,他认为,“孩子就是时间”。
而良多则不以为然地反击到:“有些工作是非我不可的”。
这时雄大直视良多,说了一句:“为人父也是非你不可的工作吧。”
②良多的父亲跟良多强调“基因的重要性”,而良多也渐渐从琉晴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他觉得,庆多会越来越像养父母一家,而亲生儿子琉晴会越来越像自己。
良多询问琉晴的养母由佳里,“你还能像以前一样爱着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吗?”
面对良多的质问,由佳里当即反驳道:“能爱啊!当然能!像或不像这种事,只有没有感受到与孩子羁绊的男人才会去纠结。”
养父母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良多什么是真正的爱。
对于养父母来说,血缘从来就不是最重要的,而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每一分钟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幸好良多最终领悟到了这一点,他也终于承认了对养子庆多的不舍和歉意。
至此,良多才真正成为一个“父亲”。
这本书里关于亲情的描写给了为人父母的我们很多深刻的启示,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父亲母亲”的含义。